第五九三章 胸有成竹(3 / 3)

卻說,簡丘台出兵幽州,是為了替尉仇台出氣,這又是何道理?

話說當初,後東扶餘的第二任君主都頭王也就是尉仇台的老子,繼承了曷思王的位置之後,想要壯大自身。於是,趁著東漢朝廷與羌人作戰的時候,率領了數千騎兵攻打樂浪郡,想要獲取一些利益。然後,就被東漢朝廷狠狠的教訓了一番。接著,都頭王老實下來了,向東漢朝廷俯首稱臣。並且,派遣次子尉仇台去東漢都城洛陽進貢。說是進貢,從另一個方麵來說,其實就是讓他去當人質,以表示扶餘國對東漢朝廷的友好態度。

尉仇台到洛陽來當人質,有好也有壞的一麵。

壞的一麵自然不用多說,任誰被當成人質,怕都不是一件很讓人高興的事情;而至於好的一麵,那就不得不說了。按理來說,尉仇台到了洛陽當人質,連性命都難保,更不用說繼承扶餘國的王位了。但是,事情的發展總是出人意料,尉仇台在洛陽左右逢源,與朝中諸多大臣的關係都極為友善。於是乎,尉仇台被放回扶餘國。而且,跟隨尉仇台返回扶餘國的東漢使者,還隱隱的告訴都頭王說,東漢朝廷很喜歡尉仇台,而為了東漢朝廷和扶餘國的友好關係。那麼,這個王位是不是應該讓尉仇台來繼承呢。於是乎,尉仇台就成為了後東扶餘的第三任君主,一直到現在,尉仇台都已經七十多歲的人,依然穩坐扶餘國君主的位置,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曾經在洛陽當人質時引起的。

在尉仇台擔任扶餘國君主的期間,反反複複多次出兵東漢領土,緊接著又俯首稱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報複當初在洛陽當人質時受的苦難。剛開始到洛陽當人質,尉仇台受到的苦難,簡直是一件不堪回首的往事;而尉仇台報複過後,又立馬向東漢朝廷稱臣,也是因為他在洛陽的時候,見識到了東漢朝廷的強悍,知道扶餘國是不敢徹底的與東漢朝廷決裂。否則,必定會引來覆滅性的打擊。

事實上,尉仇台一直都在關注著中原的情況。知道如今中原動亂,而幽州牧又換了一個毛頭小孩,基於這些原因,尉仇台才敢出動大量兵馬來獲取好處。否則,給他天大的膽子,他都不敢派遣這麼多的兵力。一旦這些兵力被消滅,扶餘國怕是自身難保了。

簡丘台之所以毛遂自薦請命擔任這一次的統兵主將,便是為了替尉仇台出一口當初當人質的氣。若是能夠打到幽州治所,把幽州牧給抓到扶餘國去,那麼,他成為扶餘國的下一任君主,也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從美好的幻想中回複過來,打斷了爭吵的沃爾頓、葉赫那拉通納和金太濃的爭吵,將目光看向高建昌,說道:“高將軍,中原人擅長攻城戰,而我等幾個國家並不精於此道。若是平原交戰,我等的騎兵自然是不懼中原士兵,但是,若是要攻城,怕是要損失慘重,而且,也未必能夠攻下。”

簡丘台顯然對中原頗有研究,一番話下來,倒是將另外幾人的目光給吸引過來,也不再爭吵。簡丘台說的沒錯,他們之所以出兵支援高句麗,是因為他們看好這一次的戰爭,幾個國家的兵馬聯合起來,也有二十萬餘,按照兵力的數量來算,他們聯合的兵力是幽州兵力的兩倍。正麵對抗,他們自認為是必勝無疑。但是,簡丘台也說了,他們這些國家並不擅長攻城,若是強攻城池,損失必然很大。他們是小國,人口本就不多,若是太多的精銳折損在這裏,就是獲得再多的好處,沒有了人口,對於他們而言,也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嗬嗬!”

麵對簡丘台的詢問,高建昌卻是微微一笑,顯得似乎胸有成竹。(未完待續。)

https://8./book/52571/25594192.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