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一章 辨別真假(2 / 3)

聽了盧道的話,高建昌背後忍不住的冒出一陣冷汗。

按照盧道的話,如此行動都是幽州的陷阱,想來若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們必定會中了埋伏。高建昌已經看出來,幽州士兵的戰鬥力確實不俗,再加上有精良的裝備為依靠,他們這幾國二十多萬的雜兵,怕是根本不是幽州士兵的對手,到時候,還真的是插翅難逃了。

當然,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在盧道的情報屬實的情況下,至少,現在高建昌還沒有徹底的相信盧道。

思索了片刻,高建昌問道:“壯士,不知有何良策挽救我等?”

“良策不敢當,隻不過是有些拙見罷了!”盧道擺了擺手,一臉隨意的說道:“袁常想要對高將軍你們形成包圍之勢,必然是要等到北京城的五萬兵馬到來方可實現。否則,太史慈和於禁二人不過統帥十萬兵馬,高將軍你們有二十多萬兵馬,他們想要戰勝也很困難,即便是戰勝了,也要損失不少的兵力。如今我中原天下大亂,袁常自然不希望兵力損失太多。所以,按照在下的想法,那就是在袁常北京城的五萬兵馬到來之前,先將太史慈的五萬兵馬擊潰,再掉頭消滅於禁的五萬兵馬,最後挾勝利之勢對敵袁常五萬的兵馬,自然是一舉拿下。屆時,整個幽州豈不是高將軍你們的囊中之物了。”

“妙計,真乃妙計也!”

高建昌聽聞,忍不住稱讚了起來。當然,盧道的提議也算不上什麼妙計,隻不過重點在於一個快以及先發製人。不過,如今盧道是來投靠自己的,即便他的計策再差勁,高建昌也要稱讚一番。如果盧道的情報屬實的話,盧道的提議自然是完全可行的。

想了想,高建昌又繼續問道:“壯士的妙計甚佳,隻是,太史慈卻並不與我軍交戰,每每一觸即逃,想要消滅之,怕是不容易啊!”

“這有何難!”

盧道不屑的搖了搖頭,自信的說道:“不怕告訴高將軍,此次在下之所以前來,便是讓高將軍你們有機會消滅太史慈的五萬兵馬。在太史慈軍中,有我盧氏五千的青壯,迫於袁常的壓迫,我等不得不委曲求全。如今,得知高將軍與幽州開戰,我與族中叔伯商議好,與高將軍你們合作,除去袁常,到時,我盧氏一族便能再次恢複昔日繁華。有我盧氏五千青壯為內應,高將軍再從外攻之,太史慈又豈有回天之力。”

太史慈五萬兵馬,扣除盧氏的五千青壯,也就隻剩下四萬五的兵力。雖然五千青壯相對於四萬五的兵力隻是一部分,但是,關鍵是在於這五千青壯能夠拖住太史慈的大軍,讓太史慈的大軍產生動亂,隻要出亂子,太史慈就算是有五十萬大軍,高建昌也不見得會害怕。

隻不過,現在說的都很好,關鍵還是在於盧道的情報是否屬實。

猶豫了片刻,高建昌說道:“壯士的提議甚善,隻是壯士也知道,軍中並非本將軍一人可以決定,還需與其他幾名主將商議一番才可作出決定,不知壯士可否容我等商議一番?”

“請便!”

盧道無所謂的擺了擺手,高建昌讓親兵好酒好菜照顧著盧道,隨後他離開自己的營帳,讓親兵去將簡丘台、葉赫那拉通納等人都請到另一個營帳之中,商討一番,關於盧道的提議。一番商議之後,大家都認為盧道的提議不錯,是可行的。不過,前提就是盧道的情報是屬實的。所以,經過討論之後,高建昌他們決定,再試探盧道一番,若是盧道沒有問題,那就可以按照盧道的提議執行計劃了。

回到自己的營帳之後,高建昌擺出一副愁容,無奈的說道:“壯士,本將軍已經盡力了,但是,他們都沒有同意壯士你的提議。他們認為雖然此計精妙,然而,對於太史慈軍中的情形,並不是太清楚,若是貿然出動,怕是會中了對方的計謀。故而,他們決定先讓細作去打探一番,等到確定了情況之後,再出兵。或者,壯士你返回太史慈營中,將太史慈營中的情形打探完畢,然後再出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