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四章 開始改變(1 / 3)

“攻下高句麗,榮華富貴,隻在今朝,諸位共勉!”

“我等定當不辜負幽州牧厚望!”

楨安城外,五國聯軍的大將們一番激勵,大軍緩緩開拔朝著丸都城行去。楨安城距離丸都城不過三十裏,此時出發,三個時辰的時間,到了丸都城外正好安營紮寨。至於今日攻城與否,卻是要等到達了丸都城外再決定。

大量的斥候被派遣了出去,雖然高句麗的兵馬已經龜縮在丸都城內,但是,也不排除高德祿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在野外跟他們混戰,若是一個不小心中了埋伏,為此損兵折將那就不劃算了。所以,無論是袁常,抑或是五國聯軍的主將,都沒有任何的絲毫大意。袁常心疼自己的士兵,五國的主將更是心疼,出國的時候帶了數萬兵馬,如今也就手上這將近一萬的兵馬了,那些被袁常抓去當俘虜的士兵估計是討要不回來了,若是連這一萬兵馬都損失殆盡,到時候就他們隻身回去,不用想也知道,等待他們的隻有一個結局了。

“報,前方五裏無任何異常,未發現高句麗兵馬…”

“報,前方十裏無任何異常,未發現高句麗兵馬…”

“報…”

大軍緩緩推進,每隔五裏便有斥候來彙報一次,很顯然高句麗似乎真的打算龜縮在丸都城內,想要憑借城牆的便利跟袁常一戰。所以,大軍毫無阻礙的前進了二十裏路,此時,距離丸都城十裏路,騎兵衝鋒的話也就一刻鍾的時間。

“傳令下去,大軍再行五裏後開始安營紮寨,休整一番,待用過午飯之後,準備攻城。”

隨著袁常的一道命令傳達下去,大軍當即加快了行進速度,五裏路也就半個時辰的事情,很快大軍便到達了指定地方。袁常的兵馬和五國的兵馬開始安營紮寨,袁常的兵馬並沒有駐紮在中軍位置,他又不是傻的,五國的兵馬是被他強迫來攻打高句麗的,若是讓他們的兵馬拱衛在自己的四方,到時候要是他們反水豈不是要被人家給包餃子了;袁常也沒有把營寨駐紮在後軍的位置,這個位置同樣不保險,一旦五國的兵馬被高句麗大軍給打退,潰兵後撤必然會衝擊他的軍陣。所以,袁常首先考慮的便是左右兩路方位,最後,自然是將軍營駐紮在右路位置。

這個位置自然不是隨便選的,左路位置靠近高句麗的北方,如今高句麗的北方袁常的大軍還沒有掃蕩過去,如今依然在高句麗的掌控之下。若是五國聯軍反水和高句麗聯合,那袁常自然是要考慮退路,往北方走豈不是要陷入高句麗的汪洋之中,最後袁常即便能脫身,四萬大軍也會折損不少;而右路方位則不同,太史慈和於禁已經率領大軍開始掃蕩高句麗的南方城鎮,如今想來已經平定了不少,若是五國聯軍和高句麗有其他想法,袁常也可從容應對,揮軍南下跟太史慈和於禁的兵馬彙合,憑借著八萬大軍,精良的裝備和武器,必然能夠碾壓。雖然袁常自信四萬大軍也不怕高句麗和五國兵馬聯合,但是,畢竟數量擺在那裏,損失是肯定不會少的。所以,袁常和郭嘉自然是要考慮各方麵的因素才能做出決定,顯然,安營紮寨也是個很重要的學問,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決定的。倘若這些兵馬都是幽州的兵馬,袁常自然是要駐紮在中軍的位置,作為幽州的主人,這是必然的。就如馬謖一般,誇誇其談很厲害,結果安營紮寨的時候沒考慮到飲水問題,最終導致大軍潰敗,使得諸葛亮攻曹的計劃落空,更是害死了無數士兵,他自己也賠上了性命。

“主公,有斥候傳來消息說左路有高句麗地方勤王兵馬出現,駐守左路的扶餘和沃沮已經派出兵馬迎敵了。”

剛駐紮好營地,郭嘉便來給袁常彙報斥候最新傳遞來的消息。

“哼,若是我所料不差,想來這些兵馬也是迫於無奈才會來攻擊我軍的。”袁常思索了片刻,冷笑著說道。

“主公慧眼,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