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讚了一聲,隨後接著說道:“丸都城如今城門緊閉,高句麗王高德祿唯恐有我軍的兵馬潛入,所以不讓任何人通行。左路的高句麗勤王兵馬是從北方而來,原本是打算進入丸都城內守城,誰能想到高德祿卻是不讓這些勤王兵馬進城,反而讓他們來衝擊我軍。高句麗的百姓這些年越發窮困,丸都城的守軍還好,糧餉、裝備和武器不缺,但是,地方守軍卻是十成拿不到三成,這些兵馬不要說一件像樣的鎧甲,就連武器都不能配齊,大多數使用的竟然是木棍和木槍,少數使用柴刀、鏟子等鐵器,實在想不到,高句麗竟然窮困到如此地步。”
“朝廷無能,受苦受難的自然是無辜的百姓,還有那些保家衛國的將士。正如之前的黃巾起義,都是窮苦的百姓,沒有了活路才會走到這一步,不然,誰會把腦袋係在褲腰帶上去造反。然而,就是這些吃不飽、穿不暖的百姓,沒有經過訓練,沒有像樣的武器和裝備,卻能把各地的守軍打的節節敗退。由此可見,並非高句麗是這樣,這天下都是差不多,我等當以為戒。”
“主公所言甚是!”
袁常和郭嘉二人在營中一番感慨,警醒,不多時便有斥候來報,說左路的高句麗兵馬已經被擊退,而扶餘和沃沮的兵馬追擊一陣之後就收兵了,任由那些潰兵離去。那些勤王的高句麗兵馬估計也是窮的不成樣,扶餘和沃沮的兵馬都不想去打秋風了。
“奉孝,待平定高句麗之後,回去便秣馬厲兵,我要主動出擊。”
“嗯,主公何出此言?”
聽到袁常突兀的說出這句話,郭嘉一時之間有些反應不過來。最初,袁常的想法是讓一切按照曆史的進程發展,等到合適的時機再出手,這樣才能獲得最佳的機會,才能避免最大的傷亡。而如今,袁常卻是改變了初衷,準備主動出擊,這卻是為何呢?
“奉孝,經過高句麗這一次,我終於醒悟了,其實,一切早就開始發生了改變。”袁常目光炯炯的看向郭嘉,沉聲說道:“早在莒子、子龍、還有洪飛你們跟隨我的時候,一切都已經跟曆史不一樣了。而我,卻陷入了自己的誤區,以為一切都沒有改變。倘若一切都沒有改變,你們並不會跟隨在我身邊,還會跟曆史一般,追尋你們自己認可的主公,而我也不會成為幽州牧,高句麗依然還是高句麗,在未來的某一天也許會成為中原的禍害。但是,如今這一切都不一樣了,是切切實實的改變了,所以,我也必須做出改變,不能讓這樣的錯誤繼續下去。”
沒錯,在與傅正見麵的那一天晚上,袁常終於有所頓悟,發現自己走進了一個誤區。事實上,早在他出現在這個世界的第一天,曆史就已經產生了改變。或者說,從他出現在這個世界的那一天,這個世界也許就是一個新的位麵,有他袁常曆史的空間。沒有他袁常的位麵也許依然會按照曆史的進程前進,但是,有他袁常的這個位麵,不應該也不可能繼續如此下去,所以,他自是要做出改變。
聞言,郭嘉精神一震,朗聲道:“主公,無論曆史是怎樣的,嘉此生隻認可主公一人,跟隨在主公身邊,南征北戰,至死不悔!”
其實,開始的時候,郭嘉他們並不是很理解袁常的想法,為何什麼都不做,就好似一個旁觀者一樣,看著這世間的變化。但是,到了後來,當知道袁常是個逆天者的時候,郭嘉他們終於理解了袁常的想法。但是,在郭嘉他們看來,袁常這樣的想法卻是不正確的,對於郭嘉他們這些智謀之人來說,既然是一個逆天者,那就應該抗拒曆史,改變天地,為何還要讓一切根據曆史發展呢,那逆天者還有什麼意義?隻是,郭嘉他們也知道袁常陷入了誤區,那樣雖然禁錮了袁常麾下的思想,但是更多的卻是禁錮了袁常自己的思維。這種狀態下的袁常,他們的勸說是無法改變袁常的想法,所以隻能將念頭埋在心中。然而,郭嘉卻是沒想到,一次高句麗之行,竟然讓袁常走出了這個誤區,終於要做出改變了。就衝這一點,無論是否能攻下高句麗,對於郭嘉而言都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