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公子你倒是有些想法。”
武大爺似乎被徐庶的語氣給刺激到了,反問了一句,道:“那麼,公子老漢我問你一句,若是你的孩子此刻吃不飽,穿不暖,你要怎麼做?”
“那自然是去努力做事,爭取讓孩子能吃飽穿暖。”
“著啊!”
武大爺一拍手,讚同到,隨後眯起眼看向徐庶,怪聲說道:“既然公子你明白這個道理,那老漢問你,當我們這些子民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我們的‘君父’天子他人在哪裏?也許他在宮中錦衣玉食,可曾想過我們的生活如何?”
“武大爺,這也怪不得當今天子!”
徐庶似乎進入了狀態,連忙反駁道:“當今天子臨危登基,便接連受到賊人的迫害;前有董卓賊子作亂,後又有李傕、郭汜賊子作亂,天子亦是身處險境,我等子民當思救天子於險境,然後天子才有機會顧及我們。”
“公子,那照你的意思,是我們這些子民的錯咯?”
“…”
老漢的話讓徐庶沒辦法接下去了,皇家的事再怎麼樣也怪不到百姓身上,要也是那些權臣、宦官的錯。
《三國演義》開篇第一頁就說了東漢滅亡的原因:“推其致亂之由,殆始於桓靈二帝”。《出師表》中諸葛亮也說了:“先帝在時,每與臣論及此事,未嚐不痛恨於桓靈也!”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要說東漢在桓靈二帝的時候就開始走向滅亡了呢?
這就不得不提東漢那個著名的“跋扈將軍”梁冀了。
漢順帝劉保是宦官擁立的,劉保當了皇帝後,他的正妻梁氏就成為了皇後,而皇後的哥哥就是梁冀。漢順帝即位的時候才十歲,於是就給了宦官和梁冀掌權的機會。宦官們和梁冀勾結在一起,聯合把持朝政達二十多年。漢順帝去世之後,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利。梁冀就立了隻有三歲的劉炳為帝,是為漢衝帝。隻有三歲的皇帝才剛學會走路沒多久,朝政當然由梁冀繼續把持了。就算劉炳扳不倒梁冀,三歲的劉炳肯定怎麼著也能熬死梁冀。可惜這個漢衝帝身體素質不是很好,當了一年皇帝剛開始認字兒就病死了,享年四歲。於是梁冀又擁立了八歲的劉纘,不用說梁冀繼續把持朝政。
漢質帝雖然隻有八歲,但是卻非常聰明。漢質帝人小心不小,對梁冀一手遮天的專權行為非常不滿。畢竟初生牛犢不怕虎,漢質帝在一次朝堂上當著滿朝文武瞪著梁冀說道:“此乃跋扈將軍也”。當時空氣瞬間就凝固了,梁冀好生尷尬,隻是礙於朝臣的麵忍住沒有發作。回去之後又氣又恨寢食難安:好小子,現在都這麼恨我,長大了還得了?於是梁冀就在皇帝的麵餅中加了毒藥毒死了漢質帝。漢質帝卒,享年九歲。
畢竟才九歲的孩子,你就算教他隱忍,他也不懂,不爽的時候就直接把心裏的話給說了出來,於是小命就丟了。
漢質帝死了,然後,桓靈之中的主角之一漢桓帝出場了。
漢質帝死後,梁冀又立了十五歲的劉誌為皇帝,是為漢桓帝。桓帝當然也不滿梁冀的專橫,但是前任的例子在那兒擺著呢,所以桓帝就很聰明的擺出一副謙順的態度。一邊避過梁冀的威脅,一邊悄悄培養自己的勢力——宦官。在隱忍了十三年後,梁冀畢竟也上了歲數,桓帝感覺時候到了。
桓帝聯合宦官單超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誅殺了大將軍梁冀,並除掉了他的黨羽。單超,徐璜,唐衡,左倌,具瑗五人,因為幫助桓帝奪權有功,在一日內同時封侯。於是東漢又自動開啟了宦官專政的時代,世稱“五侯當權”。五侯當權期間任人唯親,其親屬勢力遍布全國各地,且仗勢欺人為所欲為,明目張膽地搶劫殺人,百姓卻隻能敢怒不敢言。桓帝雖然不滿,但是他一直靜靜地不表態,就像對待梁冀一樣,他有足夠的耐心。後來具瑗的哥哥明目張膽地貪汙犯罪,桓帝突然發難將單超等人全都抓捕問罪,一個一個降職處分。五侯專權就退出了朝廷舞台。誰想到沒過多久侯覽,蘇康,管霸等人又成為新一輪得寵的宦官。他們除了名字,別的地方跟五侯一模一樣。繼續把持朝政,任人唯親魚肉百姓。凡是想當官的,必須得是他們自己人,導致真正飽讀詩書的人卻沒有門路入朝為官。時人稱:“寒素清白濁如泥,高地良將怯如雞”經過侯覽三人的不懈努力下,東漢王朝終於搖搖欲墜了。無論是朝堂還是地方,都被這些宦官弄地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