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彪說的是或可行,並沒有說可行。
雖然是一字之差,但是,卻還是很關鍵的。至少,若是遷都之後朝廷的處境沒有得到改善,那麼,史書上的記載也不會讓他楊彪留下罵名。畢竟,他說的是或許可行,沒說一定要遷都。楊彪為官多年,名聲已經足夠了,至少,到目前為止,他的名聲都不會有汙點,他自然也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給自己留下汙點。以後要追究責任,反正就看最後做決定的是誰,反正楊彪打定主意不會去淌這趟渾水。或許,這也是大部分老臣子的做法,到了晚年之後,不想給自己留下汙點,以致於時常都保持模棱兩可的狀態。因此,這些原本被前一任皇帝托孤的重臣,都會跟新皇之間產生矛盾,鮮有不例外的。
劉協沒有得到確定的回答,有些憋悶,將目光看向趙溫和張喜二人,問道:“趙司徒,張司空,二位愛卿以為如何?”
“微臣以為太尉所言甚是,臣並無異議!”
楊彪都不敢給出確定的答複了,趙溫和張喜二人自然也不敢回答,隻能表達他們支持楊彪的意見。而楊彪的意見,也是沒有答案的意見,最終如何決定,還是要看劉協自己的想法。所以,饒了一圈之後,最終還是要由劉協自己做決定。
深呼吸一口氣,免得自己沒能沉住氣破口大罵,劉協內心苦悶不已。
三公都沒有意見,那麼,接下來自然是劉協做決定的時候了。百官們也都不言語,曹操和袁常二人也沒有逼迫。雖然說劉協無論是否決定遷都,結果都是一樣的,但是,如果讓劉協自己同意遷都,那無疑是更好的。
回想了過往,分析了如今的處境,劉協在花費了一陣的時間思考之後,總算有了決定,目光環視殿中群臣一眼,隨後淡淡說道:“遷都之事或許可行,隻是,卻是不知將遷往何處?”
劉協雖然沒說出要遷都的話,但是,既然都問了遷往哪裏更好,顯然,他是已經同意遷都了。
“陛下,微臣以為益州可行。益州乃是高祖起家之地,且經過益州牧的悉心治理,如今境內民豐物足,百姓和睦,且有山川之險,可保無憂。”
一名大臣站了出來,慷慨激昂的發表了意見。
隻不過,他的話才說完,大家就用關愛智障兒童的眼神看向他。這廝莫不是出來搞笑的?益州牧劉璋切斷了入蜀道路,擺明了是要自成一國,劃地為王,劉協去益州,不是送上門去讓人家大卸八塊。而且,當初劉邦跑到益州也是被逼無奈,又不是自願的。如今劉協顯然還沒到那個地步,可見提出遷都益州的大臣不是智障就是腦殘,鑒定完畢!
劉協感到有些悲哀,他的大臣除了少數幾個,大多數的莫非都是這樣的臣子?若是如此的話,有朝一日,他定要把這些無能之輩都給清空了。
“陛下,微臣以為荊州或許是個好去處。”
又一個大臣站出來,推薦的卻是荊州劉表。說起來,這些大臣首先想到的都是漢室宗親的地盤,畢竟當初讓這些漢室宗親到各地任職,為的就是一旦君王受到威脅的時候,各地的漢室宗親能夠站出來援助君王。隻是,他們難道就沒想過,劉協在董卓、李傕、郭汜等人手中多時,這些漢室宗親都沒有任何舉動,可見他們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若是跑到人家的地盤上去,怕是連傀儡都做不了。
若是再讓他們說下去,估計連徐州劉備都可以提出來了。
因此,袁常直接站出來,大聲說道:“陛下,微臣此前說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故此,微臣以為當遷都幽州。”
此言一出,整個大殿都安靜了下來。
https://8./book/52571/21465050.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