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皇宮,大殿之上
今日是劉協返回洛陽都城第二次上朝,而昨日第一次朝會除了給各位此次護衛的功臣封賞之外,便是討論了關於遷都的問題。說是遷都,其實也沒有大臣們的建議,多是袁常和曹操二人作出決定。說起來,劉協有種被人逼迫的感覺,有些悲憤的情形下,劉協怕繼續討論會忍不住爆發。因此,才會決定把遷都的具體事宜放在今日的朝會來商議。
劉協目光掃過下方百官,平靜道:“諸位愛卿,昨日商討關於遷都幽州的決定是否還有其他意見,若是沒有,便按照幽州牧的建議來執行。”
隻是,麵對劉協的詢問,大臣們俱是閉口不答,隻是靜靜的看著袁常和曹操二人裝比。
連三公楊彪、趙溫、張喜、董承和楊奉他們幾人都沒說話了,其他的大臣更是不會跳出來跟袁常和曹操二人硬杠。畢竟袁常和曹操二人雖然表現的強勢了些,但是,卻也沒有跟董卓、李傕他們這些賊子一樣,有些欺辱天子的嫌疑。若是那樣的話,自然會有大臣跳出來,以死相諫,或許還能青史留名。如今,袁常和曹操二人沒有如此趨勢,他們跳出來,怕是隻能自取其辱了。
“很好!”
劉協心中暗自咬著牙,輕聲說了一句,接著道:“既然無人反對,那便采納幽州牧和兗州牧的建議遷都幽州。接下來再商討一下,遷都的具體事宜。”
“陛下,臣以為並不需要太過麻煩!”
劉協話音才落下,袁常便再次出列出言道。
很顯然,劉協是想要借此來拖延時間,畢竟要遷都到幽州那般遠的地方,跟從長安返回洛陽差太多,人員轉移、各種儀仗等等事項,討論個幾年都很有可能。到時候,拖著拖著說不定就把這事給帶過了。而袁常顯然不可能在洛陽呆太久,畢竟他還要回去治理幽州,到那時,劉協便可掌控大權了。
不過,袁常顯然不會給劉協這個機會。
隻見袁常直視著劉協,道:“陛下,在臣出發之前,幽州便已經安排妥當,給陛下和各位大臣的住所已經在興建之中;辦公場所也同時進行,隻要人員到達幽州,便可一切步入正軌。因此,臣以為此次前往幽州,陛下和諸位大臣們可輕車簡行,保證朝廷的運轉即可;至於親眷及護衛家仆,可在稍後緩緩前往。”
“這…”
劉協的算盤落空,但是,如今也不好反駁袁常,他便將目光看向百官,問道:“幽州牧的提議,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楊彪知道不能讓劉協太過難堪,出列問道:“幽州牧,我等先行自無不可。隻是,如今天下不太平靜,賊子出沒,我等的親眷如何保證安危?”
“太尉此言甚是,諸位愛卿的親眷皆是老弱婦孺,雖有護衛家仆,恐怕也難以顧及。故而,朕以為此事當慎重對待,總不能讓諸位愛卿前往幽州為國操心,而他們親眷的安危卻得不到保證,恐怕諸位愛卿們做起事來也不會安心。”
劉協見楊彪上前助攻,連忙順著他的話補充說道。
“陛下和太尉所憂慮之事著實不錯,臣為國效力自當義不容辭。然則,臣的親眷若無保障,臣亦力不從心。”
“臣亦是如此!”
“臣附議!”
不少大臣緊隨劉協和楊彪,也相繼跳了出來。一個原因是他們真的替自己的親眷擔憂,這個理由很充分,袁常總不可能因為這樣的原因怪罪他們;另一個,自然是趁機討好劉協,在劉協麵前表現一番,總能得到劉協的青眼相看。
當然,大多數的大臣還是比較明智的。袁常既然提出這一點,豈會沒有準備?所以,他們都保持安靜,不發表任何意見。劉協見狀,有些失望,沒想到站出來支持自己和太尉的大臣竟然這麼少,可見多數大臣都不是忠心於朕的。這些家夥,朕早晚要將他們從朝堂上清除出去。
楊彪也有些無奈,他自然明白袁常有所準備。之所以提出這一點,是想著替劉協解圍,不讓他一直被袁常給逼迫,以致於太過難堪。誰知道,劉協竟然沒有深思熟慮,就這樣順著他的話開口,一點沉穩的氣勢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