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袁常,袁紹心中很是鬱悶,沒想到他是逆天者。否則,袁紹根本不會把袁常放在眼裏,雖然他懼怕順天盟不敢與之敵對,同樣的,能作為順天盟曆來的大敵,逆天者同樣可怕,也虧得袁常是用戰場上的手段來解決冀州等三州之地的歸屬。不然,袁常隻要一個人,就能把他們給屠的一幹二淨。
“主公,屬下以為袁常著實可惡,當給他一個教訓。”
說到袁常的問題,郭圖第一個跳出來,義正言辭的指責一番。當然,他若是不先跳出來表明態度,怕是審配、逢紀等人會先攻擊他一番。畢竟,當初支持借道給袁常去關中迎接天子的就是郭圖一派,如今袁常卻是成為了袁紹的敵人,郭圖若是不表明態度,肯定會被審配他們誣陷為袁常的人。
“當初袁常打著援救天子的口號向主公借道,主公寬宏大量,好心借道給他。誰能想到,袁常迎接到天子之後便開始膨脹了,不把主公放在眼裏,竟然還敢聯合曹操來侵犯主公的領地。此風必不可長,否則,日後還有誰會將主公放在眼裏。”
當初袁紹借道給袁常,主要還是因為袁常提出會替袁紹討個大將軍的封號。如今,天子也確實封了大將軍給袁紹,開府儀同三司、假節鉞,可掌管天下兵馬。但是,如今的局勢,隻要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這個頭銜隻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有點作用,出了自己的領地,誰都不會賣麵子。袁紹也很清楚這一點,不過,他要的就是這個名號,隻要有這個名號在,他看誰不順眼就可以去懟誰,大將軍加上假節鉞的權利就是這麼吊炸天。有了這個名號在,他打擊任何人都不會被指責,後世對他的記載也不會有負麵的影響。這一點,看重名聲的袁紹是最喜歡的。
所以,借道給袁常,和袁常為他討來大將軍的封號就是平等的交易,雙方誰都不虧欠誰。郭圖說袁紹好心借道給袁常,這話顯然有點無恥了。
故而,袁紹並沒有出聲應和。
袁紹揮手製止了郭圖的表演,他也明白郭圖的心思,當下直言說道:“此前之事已經無法挽回,誰也無法預料到會出現今日的局麵。因此,舉薦袁常為幽州牧抑或者是借道給他迎接天子之事都無需再提,如今討論的是如何應對幽州方麵的進攻。”
“是,屬下多言,還請主公恕罪。”
郭圖也及時的中止了話題,顯然袁紹已經揭過這一頁不會再追究了,審配、逢紀他們也不能再用此事來攻擊他,那他就不必擔心。眼珠子轉了幾圈,郭圖腦中立馬就生出了詭計,陰惻惻的說道:“主公,那袁常迎接天子前往幽州,我等可在此事上做些文章。以屬下所料,袁常必定不會將大權交給天子,隻會把天子當傀儡來對待;而天子經過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經曆之後,也必然不會甘心隻做個傀儡。天子一派和袁常一派自然會產生衝突,主公可令細作在幽州散步袁常有不臣之心,欲取而代之的言論,必定會讓幽州境內的百姓對袁常不滿,而天子也可以借此機會獲取幽州百姓的忠心,壯大勢力從而與袁常對抗。如此一來,袁常內部矛盾激發,自顧不暇,又如何能夠有餘力侵犯主公領地?”
“公則此計甚妙,此事便交由你來操辦,莫要讓本公失望!”如今袁紹為大將軍,位比三公,自可稱一聲本公。
“屬下領命,自當不會令主公失望!”
郭圖領命退下,沮授上前,又說道:“主公,郭公則此計可行,令袁常自亂陣腳。然則,主公還需加強邊境防禦,與幽州接壤的中山國和渤海郡二地兵力需增強,以免給袁常可趁之機。此外,袁常和曹操聯合,當先取並州和青州,青州已經部署妥當,自是無虞;而並州方麵,袁常若是要出兵,則當出涿郡過長城從雁門進入並州。因此,主公可伶高幹將軍在雁門郡加強兵力,隨時防備幽州的兵馬。如此一來,青州和並州自是固若金湯,袁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