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3 / 3)

趙虞覺得,大概是因為這些人還有利用價值吧。

畢竟這次李虔、楊雄等人若是能逃出升天,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繼續誣陷邯鄲,顛倒黑白將邯鄲之亂扣在陳太師與陳門五虎的頭上,介時,太師王嬰這群朝廷中樞的官員,可以在輿論中為涼州楊氏提供助力,混淆天下人的視聽——管不管用姑且不論,至少這是涼州楊氏最後的生路了。

否則天下群起而攻,涼州一隅之地,那是萬萬抵擋不住了。

一邊與潘袤交談著,趙虞一邊來到了皇宮。

他先進宮見到了董皇後。

董皇後見到他就問:“周將軍可曾擒殺李虔、楊雄等人?”

趙虞避開了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婦人的視線,輕聲說道:“還未,不過河南都尉李蒙、梁郡都尉董襲,還有臣麾下的幾支軍隊,都仍在追擊那些賊子。……請皇後放心,縱使李虔、楊雄等人逃至涼州,終有一日朝廷也會派兵討殺他們,告慰陛下與太子在天之靈……”

“還有欣兒。”董皇後悲憤地說道。

“皇孫殿下?”趙虞有些驚訝,他確實不知皇孫李欣也遇害了。

大概是出於對眼前這位周左將軍的信任,董皇後憤慨地將其孫兒李欣遇害的事告訴了後者,聽得趙虞心中一陣唏噓。

拋開‘恨屋及烏’的感觀不談,趙虞其實對皇孫李欣的印象還是蠻不錯的。

甚至於,對於太子李禥的印象也談不上壞,可惜……

告辭董皇後,趙虞隨後又見了禦史張維等眾多朝中的大臣,然後在諸位官員的支持下,順利拿到了接管整個邯鄲的權柄。

曾記得兩日前,趙虞曾見死不救,親眼看著晉天子在他麵前咽氣,而今日朝野上下,包括後宮的妃子,皆認為他是此役最大的功臣,仔細想想,這著實有些諷刺,就連趙虞也感到有些諷刺。

但有件事他早就想好了,即趙虞的歸趙虞、周虎的歸周虎,報仇固然要報,但有些事他也得去做,比如說,盡快安撫邯鄲躁動的人心,盡早恢複城內的秩序。

於是他立刻放榜安民,甚至親自出現在邯鄲大街小巷。

得知這位陳門五虎回到了邯鄲,重新接管了邯鄲,邯鄲城內躁動的人心得到了安撫,城內的百姓堅信,隻要有這位周左將軍坐鎮邯鄲,就絕不可能再發生什麼動亂。

邯鄲的民心安定下來了,朝廷也隨之安定下來了,以吏部尚書董梁、禦史張維為首的眾朝中官員們,遂開始商議國喪之事。

與以往的國喪不同,這次的國喪有點……駭人聽聞,因為這次非但晉天子駕崩了,太子李禥與皇孫李欣也死了。

說白了,李氏王室中最具‘大統’的嫡係,祖孫三代全死在了這次的內亂中,這要是被天下所知,恐怕又是一場動亂。

因此朝臣們私下商議,暫時按下皇孫李欣的死訊不表,昭告天下時隻說天子駕崩、太子李禥亦被奸賊所害,同時假立已故的皇孫李欣為君。

待過些時日,等到他們與董皇後商議出合適的繼位人選,比如說鄄城侯李梁,介時再以一個合適的時間宣布‘幼君李欣’的死訊,免得國內生亂。

畢竟如今的晉國,東南有江東叛軍,南有長沙叛軍,連西麵的涼州楊氏也反了,倘若此時傳出王室嫡係三代皆歿的消息,肯定會有人趁機作亂。

這些朝臣也谘詢了趙虞對此的意見,不過趙虞卻懶得幹涉。

曾幾何時,他確實想過要推翻晉國來報複晉天子,不過自前兩日他大仇得報後,他忽然就感覺索然無味了,眼下他最在意的,是如何瞞過即將返回邯鄲的陳太師與陳門五虎,隻有解決了這件事,他才有多餘的精力去考慮、謀劃其他的事。

但讓趙虞感到驚疑的是,一直到九月下旬,他都沒有收到陳太師撤軍返回邯鄲的消息。

這所謂的沒有收到消息,可不是指邯鄲沒有收到消息,而是連平原郡、東郡都沒有收到消息。

如今的平原郡與東郡,已被搖身一變成為地方郡守的泰山賊諸天王占據了幾座城池,不過朝廷並未承認……好吧,這件事暫時關係不大,關鍵在於,趙虞在重新接管邯鄲之後就跟張翟秘密取得了聯係,叫後者打聽太師軍的消息,然而張翟卻告訴他,陳太師麾下的軍隊,至今都沒有踏足平原郡或東郡一步。

這就不對了。

按理來說,陳太師於八月上旬就應該得知了邯鄲變故,而如今都九月下旬了,這一個半月的時間,陳太師麾下的軍隊怎麼可能還未撤至平原郡或東郡?

退一步說,就算陳太師麾下軍中的步卒行動緩慢,但薛敖的太原騎兵總能先行一步回到邯鄲吧?

一個半月的時間,足夠太原騎兵回到邯鄲了,綽綽有餘!

反過來說,倘若連薛敖的騎兵都沒有撤,那就表示,陳太師並沒打算撤兵。

而以陳太師對晉國、對晉天子的忠誠,絕不可能趁著邯鄲內亂之際做出什麼利己之事,他若當真沒有撤兵,那就隻有一個可能……

利用邯鄲之亂,誘殺江東義師!

『……不好!』

趙虞麵色大變。

若果真如此,那他兄長趙伯虎可就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