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高明曜雲門(2 / 2)

不過除開這個插曲,張安的表現就不大像個孩子了。先是兩腿盤住,右手攤在兩股間,左手掐了個印豎在胸口,喉頭間有蠕動。直到船上的幫工卸貨完畢,才長舒一口氣,一聲清嘯,嚇得船主一凜。這孩童似乎對家鄉外的事情都絲毫不明,輕輕坐在船家身前,竟一副請教的樣子詢問起船主當今之勢來。

船主先是一哂,直道他隻想聽些故事,隨口念叨幾個前朝人物便欲打發。張安先是不發一語,轉語間船家已講到前炎時事,逮至前炎末年有名的“巨蟒”王子君時,船主也清清嗓子,起一段故事。

這王子君名雖儒雅,卻有個“巨蟒”的綽號。皆傳前炎高帝斬素蛇而起,號為赤龍,因而前炎皇帝皆以龍子自稱。直到前炎末年,王子君托著皇後姐姐的福氣在宮中聲勢漸長,一時無兩。此人初時清廉守直,卻一心欲複古禮,托古改製,先是收歸田地歸為國有,鹽鐵專營,不許私自買賣奴隸,最後竟至欲使炎帝禪讓,乃使下人共討之。王子君雖死,前炎氣數皆盡,後雖有新炎武帝起於綠林,一度中興。然則新炎不過百年,至今戰火綿延,叛亂四起,於今實已名存實亡。故下人皆曰這王子君乃是絞龍的“巨蟒”。

待到王子君講完,張安突然嗆聲:“此大孝若忠,清廉若直,實似忠直而大奸惡者,乃悟孝廉不可舉”。他本是想起善於治學的六師叔曾治過《石匱要略》,中間總論前朝興亡大事,也曾提過王子君。此時不過忽然想起,脫口而出,落在船主耳中卻是另一番要論了。前炎時設“孝廉”,各府定期推選孝順清廉道德之士,以為士子出世捷徑,本是好事。這船主家學不薄卻無功名,當然知曉孝廉之事,自前炎後便以門第為先,寒門子弟不能出頭。這年頭雖然諸侯割據,舉孝廉淪為形式,原本唯德是舉的見不著幾個,唯才是舉唯親是舉的倒是多。“察孝廉,父別居”的笑話鬧了不少,然而總歸上戴炎。這種話在別處也罷,楚州境內,楚王李結雖然僭越子儀仗,但終是以大炎宗親自居,州內盛行經學,對品德做的麵子工夫自然比別處更高。船家不由得叮囑張安幾句慎言,怕他誤了前途,話正要重,驀地看到張安那雙疑惑的眸子,才發覺這不過是個十一二歲的孩子,不禁啞然失笑。隨後倒也收起了輕蔑敷衍之心,認認真真給張安講起了這幾百年來的要事。。

傍晚泊至襄陽渡,船主執意不收船費,張安謝過船主相送至城內的提議。迎著將落的太陽往襄陽城的方向步去。意氣風發,神情高昂。

這一日,沒有在閉門鼓結束前趕到城門的張安掉頭回到了襄陽渡的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