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步是成形,將玻璃溶液倒入事先備好的模具中,等待其固化成形。
第七步是退火,將逐漸凝固的玻璃,緩慢降溫至常溫。
最後一步,也是最困難的一步。
磨製透鏡。用天然金剛砂仔細打磨透鏡的表麵,確保透鏡的聚光能力和成像準度。由於沒有專業的驗光儀器和光感設備,托德隻能用最原始的直光測量法去手工打磨透鏡。由於熟練度和匹配度低下的問題,他整整花了五天的時間才磨製出勉強能用的產品。
目鏡隻有5倍和10倍,物鏡隻有10倍和40倍,這個數字還是人工測量而出,仍存在極大的誤差。
聚光鏡因為來不及製作鏡子,隻好用銅進行替代。
沒有車床(其實是因為他不懂機械學)做不出機械旋鈕,就用卡槽去調節高低。
觀察台就是一個簡單的木架子。
當托德自己做好這台簡陋到極致、醜陋到發指的顯微鏡後,第一個念頭居然不是歡呼雀躍,而是砸了重做。花了好大一番功夫,他才抑製下內心的這股衝動。
對於這台花費了巨大心血製造的設備,卡琳不僅沒有絲毫的不滿,相反當她把自己的頭發放在觀察台上時,女孩頓時覺得這是世上最偉大的發明。
托德製造顯微鏡,自然不是為了觀察頭發那麼簡單。
從哈金斯那裏取來了手部血液樣本,從埃德加那裏取來了腿部活體組織樣本,再將放大比例調整到400倍,他終於能夠看到二人異種能力真正的本源——細菌。本來,他還打算嚐試與卡琳商量,提取她的體液進行化驗,不過對方在聽到采樣一詞的厭惡表情,讓他立馬打消了這個念頭。
將哈金斯和埃德加的樣本放入玻璃片中,再調整好目鏡、物鏡和視距。由於放大效果的限製,顯微鏡下的細菌隻有針尖大小,根本無法觀察到具體的形態和構造,這樣根本無法進行細菌的細胞內檢查和異化測試。
暫時放棄研究二人體內的細菌,接著托德將視線放到了自己身上——薩瑟蘭遺物。
檢測了血液毫無異樣之後,不死心的托德終於在他的淚腺分泌液和牙齒神經中發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細菌。
淚腺中的細菌,運動的更加活躍一些,分裂較為穩定,迭代速度較快,數量較多,主要存在於視網膜和晶狀體的位置,他推斷這可能是透視物體異能的來源。
而神經中的這種球狀細菌就非常奇怪了,它們數量極少,在顯微鏡下隻能偶爾看見幾個,耐高溫並且嗜熱,在酸堿環境中即便長時間暴露,也不會破壞細胞結構。除了看上去無法再生和分裂外,這種細菌體與前世的古細菌(domain-archaea)極為相似。
應該沒有錯了,神經係統中的球狀細菌就是薩瑟蘭遺物的真麵目。
但新的問題又來了。
一、眼球處的細菌給自己帶來了『透視』的異能,那麼薩瑟蘭古細菌有什麼作用呢?
二、如果薩瑟蘭古細菌是自己在地窖中被感染到,那麼眼球中的『透視』細菌又是什麼時候進入體內的呢?
讓人沒有料到的是,這兩個謎團在接下來的一次實驗事故中,被完全解開了。
https://8./book/42411/25952719.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