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異能電磁顯微鏡的問世(2 / 2)

托德看著眼前這台機器,大腦有些宕機,因為眼前的事物與前世1926年發明的第一台磁力電子顯微鏡完全不像。它的真空泵不是發電機驅動的,而是擁有『風壓』的異種進行手動排氣;它的光差控製以及電子閥門不是用電線和開關控製的,而是擁有『透視』、『鷹眼』的『偵查係繼承者』進行實時操作;電子束的射角控製和電壓流量,是由芮契爾使用『意念力』對『特斯拉』寄生蟲進行大小磁圈疊加而完成的;電子束擊打在樣本上,產生的光子由『聚光』異種收集並投射燒灼在白紙之上。

如果真的要下一個定義,這是一台結合了科學知識與異種能力的磁力電子顯微鏡。

在眾人的邀請和期待下,興致盎然的托德操作了這台奇怪的電子顯微鏡,一些麻煩也隨之暴露了出來。

首先,操作這台顯微鏡最少需要四個異種。樣本進倉後,『風壓』異種首先進行真空處理;『偵查係繼承者』負責觀察磁力透鏡的方向和電子擊打時機;芮契爾在收到前者的信息後,對『特斯拉』寄生蟲進行磁圈調整,以控製電壓大小和放電速度;電子束擊打樣本,產生的光子則由『聚光』異種收集並放大。這些環節,需要四個人嚴絲合縫的配合,任何一個人的一點失誤,都可能造成樣本觀察失敗。

其次,最終形成的圖片是黑白並且模糊的。一些襯度和形貌難以做出準確的判斷。比如試樣表麵究竟是球形凸起還是凹坑,肉眼難以判斷,這可能會給人帶來視覺上的錯覺。

最後,也是最大的問題。這台電子顯微鏡的放大率和分辨率還是太低了。即便四位異種配合完美,放大率也不過才1萬倍,分辨率也僅僅不過20nm。(前世的電子顯微鏡放大率最高可達300萬倍,分辨率一般為0.2nm)

但不管怎麼說,這已經是中世紀能夠做到的微觀儀器的極限。

托德將這台異能驅動的磁力電子顯微鏡命名為『發現者』,所有參與研究和製造的學者、工匠和異種,都被獎勵了大量的財物,並允許他們將名字刻在電子顯微鏡的外殼上。

回到暮西鎮的第二天,托德簽署了一份總團長令,並貼在廣場之上。宣布暮西鎮正式成立並開始修建『暮西學院』,下設物理學、異種學、數學、工學、醫學、文學等學科,聘請了南方學者肯迪、作家漢斯、芮契爾以及眾多學生、修士、工匠作為學院的講師,並專門從聖庫從調撥了一筆資金,以支付學院的日常維護和人員工資。

安排好修士喬負責暮西學院的施工,托德將注意力重新放到了研究之上。

從北島帶回的木桶和箱子被一一打開,化石、土壤、石頭和泉水,被放置到了合適的容器中。芮契爾暫時卸下了生化工廠負責人的職務,和其他三位異種,被調入了騎士團本部的研究室。

準備好材料、組建好團隊之後,托德將第一個研究的對象,放在了那種能夠『治愈』異種的泉水之上。

https://8./book/42411/25952848.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