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正名(1 / 3)

方銘一人在亭中,童兒負著手,略仰著頭,滿麵的稚氣喜人,眼眸裏卻是另一片帶著出離味道的別樣清明,他專注地賞著景,滿穀綠意盎然間,鳥鳴幽回,山嵐的氣息縈繞在身周,竟出乎意料的溫潤舒適,並無絲毫早春節氣的陰冷意味,先前還隻道是這一路走得身熱了,此刻方覺出有異,不由暗暗心道:

“這,便是道法麼?”

亭外的幾個道童,斜眼偷瞄著亭內的方銘,見他如此的自在沉靜,也不禁納著罕,也隨著屏氣斂聲垂手而立,一時間,亭裏亭外的這些個童子悄然泯沒在了這滿山鬱蔥清幽之中了。

也未過的多久,山道上漸漸又有人聲出來,遠遠的,現出幾個人影,走近了,原來是先前山門下的另一位道人,他一路行在前,身後領著一對男女童,稍前的女童身量略高些,十歲出頭的樣子,肌膚雪白光澤,麵廓已略脫了些稚氣染上絲清麗,身上著的一襲嬌嫩襦裙底下似被故意裁去了一截,襯得她嬌俏著,利落著;最後頭的那名男童相比她年少些,滿麵的爽朗可喜,一身簇新的靠裝,顯出青蔥挺拔的勢頭,但他此時卻略略彎下些身子,帶著絲討好,緊緊隨在那女童身後,二童低聲嬉笑,間或與那在前領路的道人搭上一兩句話,一行來到亭前,那道人先向守在外頭的幾名道童作了番交代,隨後進亭,又指著方銘向那對男女童道:

“他是先頭到的澄城方家的方銘,”

轉而又向方銘介紹道:

“這是州府李氏的姐李雪顏和州府顧家的顧遠。”

道人口中的州府便是澄城隸屬的潤州,江南道下領四十二州,有道院十一座,潤州及附近的蘇州、揚州、和州等地若有適齡學童可修道都由澄城道院招收,方銘開蒙早,早在半年前就已經開始讀大昇地誌,雖未學多久,但是澄城本地及周邊的地誌還是可算通曉的,聞言便對李雪顏和顧遠二人起了幾分略帶疏遠氣息的敬意。

而那李雪顏,本是氏族大家出身,雖不知這澄城方家是個什麼來曆,但是一家之前能以城冠,至少也應是當地望族,況且道院本就在澄城外,便也勉強可算本地地主了,又見這童膚白如脂,眉目如畫,俊秀可愛,心中更是止不住的歡喜,她大大的眼睛忽閃了一下,笑嘻嘻地對方銘道:

“我等也是要同窗的,便無須見外了,顧遠是我姑表弟,看這情形,我二人比你應該長了那麼幾歲,我便喚你……銘弟,可好?”

方銘心想,這就算是強認弟了?!

又見一旁的顧遠附和著李雪顏的話不住點著頭,兩張臉滿是期待地看著他,便隻能暗自認命,一臉平靜地作揖禮道:

“李姐姐,顧哥哥。”

那道人在旁見這三童“其樂融融”的樣子,不免一哂,隨意打了聲招呼,彈了彈衣袍,踱著步自去了。

李雪顏便拉著方銘問他幾歲,家中如何,兄弟姊妹如何,到了多久等等,又見這亭中什麼都沒有,於是連聲道著山中冷風吹得頭疼,支使顧遠喚外邊的道童送熱茶並果子蜜煎來,道童聞言忙解釋,風眠亭隻是歇腳暫駐,少時學童們到齊之後便要一起上山,故而並不設茶點,李雪顏聽了便有些不喜。

好在不一時,陸陸續續又有新到的學童被道人領來,做大姐的自然是要一馬當先,衝陣在前,於是乎,又是論資排輩,又是介紹各自家世背景,一番計較下來,建城的顏竟最大,桁縣的周肆又在李雪顏後頭,鬆城的劉青與旻縣的王石深同顧遠相差仿佛,還有最晚來的是椿鄉的簡螢僅比方銘大了一月。

方銘立在亭內一角,閑看這半大不的女孩子過家家般忙得熱鬧,不由歪了歪頭,臉上悄悄露出絲興味的笑來,很是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