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洗髓易經(1 / 2)

林正清長身立於正殿中央供奉著的神碑前,默默注視著院監楊修與朱道人將正名禮畢的學童們領進了大殿之內。

相較朱道人,作為澄城道院掌院的林正清就顯得年輕的多,麵正無須,至多不過三十出頭的模樣,卻已然站在了歸元境之上,如此的年紀修為若在門派中已達到長老一級,而即便是在人才濟濟的國教道門之內,至少也應是重點培養的少壯代表。

但就在今歲年初,他卻突然被調來澄城道院任了掌院之職,一時間也是引來道門內外不少的矚目和議論,須知道門五寰殿下轄的各道院掌院,尊貴,事少,責任不重,曆來都是因著種種原因退出道門核心爭鬥的長老們養老納福的第一等去處,以林正清的背景資曆在一眾垂垂暮年的道院掌院們中間,真可算是鶴立雞群,獨樹一幟的了。

楊修與朱道人將學童們領至林正清身前的空地上,楊修一絲不苟地略弓著身將名冊等奉上,林正清雙手接過捧著,轉身麵向神碑跪禮參拜,身後眾人也隨之跪下行大禮,殿外,馬峰鍾樓上的道院主鍾敲響了悠遠而又低沉的鍾聲,漫漫向這太常山諸峰之間散播開去,不久,另兩座峰也響起綿長的鍾聲相和,聲聲曠然,震動得峰間樹林顫動,獸低鳴,群鳥振翅,太常山內外籠罩在莊重肅穆的氛圍之下。

一番行禮參拜完畢,殿外的鍾聲也隨之漸行遠去,林正清便轉向眾學童,含著笑,道:

“我簡單兩句。”

楊修聞言,眼神略閃,領著眾人向林正清低首道:

“謹領掌院教誨!”

林正清清了清嗓,似乎不習慣這樣的場麵,竟顯出幾分尷尬神情,稍停,繼續含笑道:

“隨意即可。今日眾學童第一入院,便當開蒙吧。”

一展袍袖,理了理思路,又嗽了一聲,肅了容,接道:

“何為道?”

“夫道,宇宙幻滅為道,光陰穿梭為道,地運化為道,星辰行轉為道,山川走伏為道,生死老病為道,父慈子孝為道,尊師重禮為道,仙山清修亦為道。”

學童們懵懵懂懂的,方銘在一眾學童間卻是打著十二分的精神,仰頭囫圇聽著,林正清一哂,繼續道:

“我道門立於三千年前,領下玄門正宗,助我中原人族北抗外魔,南抵異蠻,千多年前,我大昇立國,一統中原,立道門為國教正宗,掌理下玄門事務,五百年前,國教道門建道院,於昇國十三路共設一百零七處道院,遴選國內有資稟賦的少年學童參我玄門道學,以延我道門傳承,更為我昇國輸送棟梁。”

“大道參,玄門道學依據境界不同,可分為:洗髓、易經、通靈、入魂、歸元、顯聖……”

“其中,強健體魄,固本培元,清洗雜塵,是為洗髓,入此境者,身體康健少病,可安享壽數;改經易脈,丹田氣海溝通無礙,是為易經,入此境者,壽數較尋常人更為綿長;紫府初建,養靈納神,是為通靈,一入此境壽數可近三甲子;神魂有成,渾然物我,是為入魂,壽數可超四甲;元神有形,丹田有氣,聯結循環為歸元,五甲壽數可期;而成就地大道,則神而為聖,可稱顯聖,傳中,顯聖已可至十甲壽。然,千多年來,顯聖者僅在傳,蹤跡多不可尋,顯聖之外,古來典籍中言亦有境界可循,但泯然於故紙書堆中,更是不可考。求道艱辛,爾等兒,也毋須多念,萬裏之行,且從腳下的這一步開始吧。”

接著又請院監楊修頒下院規,大律十三,條五十二,學童們一一領受了。

最後命學童們就地盤腿坐下,八名學童,四名院師在旁,一旁的道童上前分發早就備好的洗髓丸。

方銘領到洗髓丸,但見這藥丸,深褐色彈珠大,滴溜溜圓滾滾,意著靠近鼻端輕輕一嗅,一股淡淡藥香瞬時注滿了鼻腔,既不衝鼻卻也無太多殊異之處,隻是殿上的學童皆為成年,尤其方銘最為年幼,孩子們口喉狹,不知是要一氣吞食還是可化水吞服。

林正清在上一喝,道:

“我道門先賢憐後學洗髓煉體辛苦,更是無謂蹉跎寶貴歲月,五百多年前研製這洗髓丸,常人服之可強身健魄,若有根骨之人服用更可直入洗髓境界,爾等還不快快吞服,由各院師助力催發引領入門!”

眾孩童聞言皆是一震,不及多想,深吸了口氣,齊齊盡力張大了口,準備將手中的這粒丹丸吞下,誰知那洗髓丸剛接觸及口唇便化為一團清氣,衝入口喉,一氣而下,直抵丹田內腑,隨後轟然炸開,學童們的年紀哪裏承受的住,晃了晃身子眼看著就要一個個暈厥過去,身後的院師們忙上前一人兩手各罩在一名學童頭頂百彙之上,護住他們的心脈,引導洗髓丸藥力發散至全身。

林正清在上見此,揚手掐訣,身上院長道服無風而動,袍袖舞動著獵獵作響,林正清皺了皺眉,似乎嫌其礙事,一抖雙臂,將道袖卷起,隨後向著大殿穹頂一指,穹頂之上緩緩降下一枚定殿神珠,神珠晶光灼灼,降至半空放出輝煌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