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芒往瀧澤泉那邊瞟了一眼,發現他將大塊的豬肩肉用細麻繩捆成團,然後放入配好醬料的大桶中鹵製。
“嗯,來點不一樣的吧。”劉芒想了想,朝一旁觀看的井田次郎問道:“次郎先生,你們東瀛有叉燒沒有?”
“叉燒?”井田次郎想了想:“你說的是照燒吧,將醬汁塗抹在肉塊上烤製的?”
“差不多,那就沒問題了。”劉芒將手裏的豬肩肉放下,吩咐道:“小五,幫我換一塊豬夾心肉來。”
“豬夾心肉?”五眼愣了一下:“那是什麼肉?”
“哦,夾心肉是指豬後腿無肋骨部分,又稱軟五花、下五花肉,質較鬆軟。其特點是三層瘦肉,二層肥膘互夾,俗稱五花三層,皮較薄,易燒爛。”劉芒笑著解釋道。
“好嘞!”五眼應了一聲,從放置食材的架子上取來一大扇豬肉,約莫有二三十斤重。
“次郎先生,你們東瀛的叉燒肉大概是個什麼做法?”劉芒檢查了一下麵前的豬肉,很滿意。
“大概的做法是將梅花肉切長條,用醬油和香料醃製入味,再抹上蘋果泥、梨子泥、茶末等配料一起烤製。”
“嗯,兩邊的做法差不多,區別隻在於醬料了。”劉芒點點頭:“那今天的麵條,就配上中國傳統的叉燒肉吧。”
叉燒是廣東燒味的一種,將豬肉塗抹上醬汁,以叉子放在火上燒熟而成。
一般的叉燒都是用豬裏脊肉製作,但劉芒覺得純瘦肉的話,配上麵條就太過於幹澀了,不如豬夾心肉。
豬身上這部分的肉以瘦肉為主,中間略夾一些肥的脂肪層,肉質特別好,並且燒的過程中脂肪層融了,令叉燒內略含油脂,口感比純瘦肉更加的豐腴。
叉燒烤製時要抹上叉燒醬,劉芒在放置佐料的架子上找了找,並沒有發現。
“算了,自己製作吧,味道還要更好一點。”劉芒自言自語。
一個好的廚師都有自己的獨門調料,比如這個叉燒醬,就可以臨時製作,效果反而更好。
洋蔥和蔥白一起剁成小粒,入油鍋爆香,然後加入醬油、魚露、蜂蜜、清水一起調勻。
本來這個叉燒醬裏是要加入紅曲粉的,但劉芒沒有找到,他隻有加大醬油和蜂蜜的分量,用來增加叉燒的色澤。
豬夾心肉切成長條狀,用刀背在豬肉的兩邊細剁了一遍。這樣能讓豬肉更加的軟嫩,也更好入味。
然後將糖和生粉撒在豬肉上麵,醃製片刻後,將調製好的叉燒醬大把大把的抹了上去。
“小五,用手不斷的揉搓,讓豬肉入味。我去看看湯底。”
按照平時的做法,塗抹上叉燒醬的豬肉條要醃製好幾個小時,現在時間來不及了,劉芒隻有叫五眼幫忙用力揉搓,來達到同樣的效果。
加入牛骨、豬骨的湯汁在鍋中沸騰,強大的火力將骨頭中蛋白質逼了出來,讓整桶湯汁雪白如奶。
這種用超大火力燉煮湯頭的方法,來自粵菜的老火靚湯。
先用猛火攻之,再用小火慢燉,這樣下來,一鍋鮮湯才能濃而不膩,入口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