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禿驢!居然和貧道搶師太!(續)(2 / 3)

這些年,靠著倭國雇傭兵的堅韌、殘忍,靠著臼炮和三光手段,科普律魯將困擾奧斯曼帝國多年的巴爾幹半島的貴族反抗勢力屠殺的屠殺,招撫的招撫,整個巴爾幹半島,已經沒有太大規模的反抗力量了。但是,大維齊爾科普律魯向奧斯曼帝國皇帝的奏報當中,往往還是“叛亂者勢力猖獗,兵力規模龐大,我軍往來鎮壓,形勢不容樂觀”等等詞句,要求奧斯曼帝國皇帝從國庫裏撥出軍費來招募軍隊鎮壓叛亂。

招募軍隊,自然是要以性價比最好,可靠性最高的這些倭國矮子們為上品了。他們的軍餉可以用大米來發放結算,隻是要求破城之後,所有的戰利品,不論是金銀珠寶,古董玩物,還是老弱婦孺青壯年勞動力,都要獲得至少四成的份額。這麼好的炮灰,上哪裏去尋找?隻是很可惜,李守漢每次都隻批準三萬人左右的招募規模,頂多給出一到兩成的路途損耗人員。(比如說海上翻了船,水土不服、疾病死去的那些人。)這對於龐大的奧斯曼帝國,日益膨脹的大維齊爾科普律魯閣下的野心來說,簡直是萬分痛苦的事。

所以,借著今天這個機會,易卜拉欣提出了交換條件。

這個條件對於南粵軍來說,不可謂不優惠,你需要多少小麥棉花,我就十倍的而供應給你,而且,不坐地起價,趁火打劫,按照咱們之間以往交易的價格進行結算。但是,你也要同意我擴大招募雇傭兵的規模,並且提供便利條件。

這無疑是向李守漢和南粵軍體係表示,隻要你們給我提供足夠的炮灰和武器裝備物資,我就把整個尼羅河三角洲和奧斯曼帝國其他肥沃的土地變成你們的小麥田和棉花種植園。這個巨大的原料來源地和產品市場的誘惑,無疑是巨大的。

(大家如果去新疆旅遊的話,不要光顧著欣賞各種綺麗的自然風光,也一定要去棉花主產區看看。看了之後就會明白今天的棉花價格作為一個市場供需的標杆,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當河南、山東的棉花大縣種著漫山遍野的玉米,你就不得不感歎自由勞動力的流失對於中國農業的深刻影響。與美國這樣的農業大國開著大機器甚至是飛機,種植了動輒便是上萬英畝的大農場體製不同的是,中國的農民還隻能種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精耕細作”這個成語對於形容棉花的種植是再貼切不過了。像棉花這樣一個需要大量勞力的品種,但凡有外出打工的機會,一般農民都已經不願去種了。即使以現在籽棉超過6元每斤的價格被收購,每畝500斤左右的籽棉如果扣去成本,也僅能提供約2000元的年收入,這與外出打工的收益相比還是微不足道。而種植玉米省時省力,完全可以讓老人照顧。於是,青壯年離開了生他養他的土地,走進了工廠,走進了建築工地,走進了城市的各種服務業,而農田裏,則留下了老弱病殘來照顧抗病抗災能力超強的各類雜交或者轉基因玉米。

而從世界商品市場來看,但凡中國需要的,一定會出現暴漲,如銅,如鐵礦石,又如今天的棉花。而美國需要的,卻能得到很好的抑製,如石油。紡織行業作為曾經為新中國創造了大量外彙的行業,曾經一度輝煌。衣食住行中,“衣”也處在第一的位置。各地的服裝出口加工廠密布,吸引了大量勞動力。而中國的外貿中,低端的紡織品也占據了大量的份額。但上億的襪子短褲才能換來一架飛機,應該說中國在這場貿易戰爭中紡織品成了別人槍口下的人質。原料,因為包產到戶喪失了大規模集約農業生產的成本優勢,產品,又沒有自主定價權在自己手中,甚至要接受別人的紡織品配額勒索。令天,這根小小的棉線一步步勒緊了中國紡織業的咽喉,蠶食著企業的利潤,卻是在美國棉花獲得空前豐收的時候,不能不讓人再次感歎美國人的遠見,慨歎我們的領導人四十年來的戰略短視。不過,我們現在有了一帶一路戰略,可以改變我們的戰略困局。)

易卜拉欣的話,通過了通事的層層翻譯,傳遞到了鬆平老中信綱的耳朵裏。這位老中大人,眼下也是一位年收入在二百萬石水平的人物了。不論是用倭國的標準,還是用我們習慣的中原標準來計算,都是一位徹頭徹尾的富可敵國之人。不過,他不僅僅是富可敵國,更是權傾朝野。在倭國,他的權勢僅僅次於德川將軍本人,對於他的幾位兄弟大名,都是愛答不理的。而這幾位德川家的大名,居然對他的這種僭越態度視之理所應當。說起來,這其中的奧秘也很簡單。

因為他是倭國德川幕府的使者,每年要往返於南粵軍與倭國之間。黎慕華得知了這個便利之後,少不得要讓他給自己的那個便宜大孫子帶上些貼補家用的私房錢去。李華宇戰死之後,李守漢得知了這個情形,便也從自己的私庫之中按時撥出錢糧來,交由鬆平信綱帶回倭國,交給天皇母子使用。“免得這對孤兒寡母的日子過得過於清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