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淩霜劍寒,仙隕玉消
昆侖山下——
地獄之門——
昆侖山,自古為萬山之祖,眾山之王。是華夏大地真正的脊梁,也是華夏龍脈之祖!上有飛絕頂通得上,下有地獄門能赴黃泉路。
《神異經》曰:“昆侖有銅柱焉,其高入,所謂柱也。圍三千裏,員周如削,銅柱下有屋,壁方百丈。”
《山海經·海內西經》又雲:“昆侖之虛,方八百裏,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麵有九井,以玉為欄。麵有九門,門有開明獸鎮之。”可見昆侖絕頂之高且神秘。
據聞昆侖山有兩極,一為通飛絕頂。飛絕頂自古是修道人士所敬仰的修練之地,自古有“上得飛絕頂,通仙九重”之。是以無數修道人士都恨不得到飛絕頂上修練,隻是飛絕頂齊揖雲,險峻難登,能夠上去的人寥寥無幾。何況修道成仙者,更是鳳毛麟角。
其二為死亡地獄門。地獄之門又稱禁地魔窟,卻是昆侖山一處絕地!地獄門顧名思義,下連地府,通司幽,彙黃泉。據傳聞,即便是大羅神仙,踏進地獄門十步,也將被遠古惡魔拖入地獄,粉身碎骨、魂飛魄散!
此時李應龍便立於地獄之門最中央的祭神台。祭神台,地獄之門的闕口,封印著千萬上古魔獸。
李應龍身著黑袍,腰懸長劍。滿臉茫然地看著一個跪在祭神台下的青衣女子,道:“是你殺了她?”
青衣女子滿身血汙,臉色慘白無比,仿佛剛從地獄爬出來的。旁邊跪著一個紅衣女子,一邊扶起青衣女,一邊冷冷地看向黑衣男子。
遠處雪地上聚著十多位高手,衣著打扮各不相同,手握兵刃,緊緊盯著祭神台下三人。
“李應龍,拔劍殺了那屍妖!”
“李應龍,快點動手,那屍妖為害四方,每到一處,必定死上一片。”
“將她殺了,皇上定有大賞!”
“這屍妖差點殺了李應龍道侶,李應龍還不動手?”
“好不容易將這屍妖逼到祭神台下,這一次借著祭神台的封印阻斷退路,她休想逃走!”
李應龍亳不理會遠遠觀望眾高手地叫囂,漸漸走近,麵無表情地看向兩人。
青衣女子抬起頭,道:“你來殺我?”
李應龍停下腳步,道:“是你殺了她?”
青衣女子低頭道:“我真話你肯信嗎?就像我我愛你,不會害你,你肯信嗎?”
李應龍微微冷笑道:“好個無恥屍妖!我這一生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曾經相信了你的話!你害得憐兒身死,魂魄將散,害得北方多少人民死於風霜!我這一生最惡心最厭惡的人就是你!”青衣女子身體一顫,胸口如被利箭刺穿,痛得肝髒移形。慘然笑道:“厭惡我……厭惡我嗎?”
旁邊紅衣女子怒不可遏,大叫:“李應龍,誰是無恥之人?若非仙主為了救你遠赴北海絕地取金烏稚子,怎麼會被金烏神火燒毀仙根?若非你服了金烏內丹,你如今還能在這裏追殺我們?”
李應龍哈哈大笑,越笑笑聲越大,竟震得雪花不斷後飄。“你笑什麼?”紅衣女子怒目而視。
李應龍笑道:“我笑你到現在仍然不知悔改,企圖顛倒黑白!我何時服過金烏內丹?”紅衣女子大聲道:“你被燭龍重傷氣息奄奄,她為了你哭幹了眼淚,為了你冒險取回金烏內丹。你……你不知好歹,如果不是你……如果不是你……”越越怒,猛向李應龍撲去。
李應龍森然道:“燭龍早在三十年前被我封印在此處,你他打傷的我?可笑!”腰間長劍拔出,劍光一閃間,已穿透紅衣女子胸口。雪地上眾高手又驚又喜,一個彪形大漢歎道:“赤鸞是青鳥後裔,一路上殺了我們好多高手,原來竟也抵不住李應龍的淩霜劍嗎?”
“不!”青衣女子變色驚叫。搶上前抱住赤鸞,見她臉色慘白,眸子漸漸失去了神采。青衣女子慘笑道:“你殺我便好,為什麼還要殺她?”再也忍不住,淚水滾滾落到赤鸞屍身上。
李應龍抽劍後退,很奇怪地問道:“你也會流淚?殘忍無道的女魃竟然也會流淚?”
青衣女子慘笑道:“流淚……為什麼不會……我們本不該認識的……就像你所的,殊途陌路。”
青衣女子忽地仰哈哈笑道:“為什麼?為什麼!上啊!你告訴我這是為什麼!”她話音一出,地猛然變色,墨雲翻轉,狂風呼嘯,白雪竟在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卻是一望無際的幹旱紅土地。
女魃現身,下大旱!
遠處眾高手齊齊變色,叫道:“女魃現真身了!”均轉身後退。
隻見青衣女子轉眼間長發落盡,臉頰生紅,稍靠近一分便如步入火山岩漿中。她緩緩放下赤鸞屍體,眼光緩緩射向黑衣男子,慘然笑道:“我在處地為爐,煉卻萬物,旱如火山。你在處地為寒,冰封萬裏,滿是雪。我身為女魃,你為什麼是……為什麼是……本就是殊途陌路,本就不該相識……又何必讓我們兩個相愛……想殺……你想殺我,我就屠盡下!”聲音落下,地多了一分灼燙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