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十五、張商英走進崇政殿,趙頊隻覺眼前一亮(2 / 3)

張商英問道:“你有父母嗎?”

王袞說道:“有!”

張商英又問:“你有妻子兒女嗎?”

王袞說道:“有!”

張商英問道:“你死之後,他們怎麼辦?”

聽說山洞裏來了漢官,陸續又有十幾人進洞,年紀從二十幾到四、五十不等,邊助威邊看熱鬧。張商英的目光從他們臉上徐徐掃過,問王袞的話便成了問眾人的話。王袞還沒有回答,眾人卻議論開了:“此人是漢官嗎?不凶嘛!”

“年紀輕輕的,細皮嫩肉,倒像個女人。”

“他進山幹什麼?莫不是探子?”

“別胡說,他是通川縣主薄,主薄還做探子?”

“我們不怕死,可父母怎麼辦?妻子兒女怎麼辦?”

張商英從石凳上站了起來,走到眾人麵前說道:“本官此來,便是向你們指條明路。既然梁承秀和李光吉已死,王袞便是你們的首領,隻要你們不與官軍對抗,齊回山寨,該幹什麼營生,還幹什麼營生,你們意下如何?”

王袞幾步走到張商英麵前急問:“大人此話何意?官軍不打我們了?”

張商英說道:“你們不叛,官軍何必打你?”

王袞又加了一句:“大人此話當真?”

張商英輕搖折扇,笑道:“若然有假,本官何必親冒鋒鏑,不避生死前來?”

王袞單腿跪地,拱手說道:“謝大人活命之恩!”

眾人一齊跪地說道:“謝大人活命之恩!”

張商英對好奇的趙頊說了招降王袞的經過,他的清朗的語音在崇政殿裏響著,圍著柱繞著梁如流水般的淙淙不絕,它輕輕叩擊耳膜時,給人一種愉悅的感覺。這其實是張商英的一件極驚險的往事,他娓娓道來不帶一點煙火氣。在他向趙頊述說時,多加了以下幾句話:他張商英對王袞說,當今皇帝勵精圖治,富民強國,仰仁體慈,無分漢、夷,四海賓服,同沐恩波,爾等何至於叛?於是王袞率眾伏地齊呼皇帝陛下萬歲萬萬歲。

趙頊聽了哈哈大笑。他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也有幾分得意,心裏對張商英充滿了好感。他笑道:“蠻夷也知朕勵精圖治嗎?”

張商英說道:“陛下即位以來,更張改造者數百事,其中最大者如青苗、免役、保甲,非大有為之君未能舉,此為天下所共睹,何論蠻、漢?”

趙頊說道:“誠如所言,青苗、免役、保甲是乃良法?”

張商英說道:“依臣愚見,確是良法。”

趙頊說道:“然則何其有人稱是,有人言非?”

張商英說道:“法雖善而行法不易,言非者謂其不易,不能如初意。以臣觀之,得其人,緩而講之則為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則為害,陛下擇人而緩行,庶幾能成。”

張商英的的話,趙頊聽了連連點頭。

得其人,緩而講之則為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則為害。常秩也曾說過,其實這也是王安石的看法,他在稍後些時寫的《上五事疏》中作了詳述。當初新法尚未製定推出,王安石曾對趙頊說過兩句話:法出則弊作,令下而奸生。這裏所說的弊,不是法本身的弊端,而是執法過程中出現的弊端。所謂奸,是指對令的歪曲、篡改或陽奉陰違。縱觀古今,何朝不是如此?張商英應對稱旨,人又倜儻俊逸,趙頊滿心喜歡。打算和王安石商量後再決定讓他進中書或者進禦史台。

張商英離開崇政殿後,內侍奏說,兩府新屋已經完工。趙頊見時辰尚早,心想,新屋完工,遷居在即,正該先去看看。遂命內侍傳旨,兩府大臣去東府新屋候駕。

中書省和樞密院簡稱兩府,中書省在東,稱東府;樞密院在西,稱西府。趙頊因覺兩府大臣所居遠近不一,如王安石所居又過於簡陋,特下旨著勾當八作司、內殿崇班李士宣在皇宮以東景仁坊一帶辟地建房。東、西府各四套,東府第一位一百五十六間,其餘各一百五十三間,東府由宰相、參知政事居住,西府由樞密院使、副使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