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鵬請我和趙哥去嶽城河邊茶樓喝茶。我比趙哥早到,還沒打完招呼,趙哥急匆匆趕到了。
孫小鵬大概繼承了潮州人愛喝茶的秉性,從他泡茶的手法就能看出來,他不是新手。
喝茶有茶道,很有講究。從洗茶具開始,就進入複雜的程序。真會喝茶的人,不但對茶葉有講究,對泡茶的水也有講究,甚至精致到泡茶開水的溫度。
泡好茶倒茶也有講究,茶杯通常是不能倒滿杯的,倒茶倒半杯,是對客人的尊敬。如果有人倒了慢慢一杯茶給客人,這是逐客的意思,客人應當知趣告辭。
而且南北喝茶習俗又大不同。北方人喜用大茶缸,撮幾把茶葉泡在茶缸裏,滿滿的倒上水,越濃喝得越蕩氣回腸。南方喝茶精致許多,大多是小杯泡茶,淺斟慢飲。一壺茶,三泡水後,必定換新茶。
但南方喝茶,又以福建、廣東不同。粵閩兩地喜喝功夫茶,一茶一天。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但不能少了茶飲。且老少如此,男女同飲。
嶽城雖然在廣義上稱為南方,畢竟既沒過黃河,也沒過長江。但很多習俗還是與中原一帶相似。倘若不是韶關的一道金雞嶺擋住了南方吹過來的海洋熱流,嶽城其實與廣州並無兩樣的氣候。
嶽城在喝茶的問題上,保持了融會貫通。有喜歡喝功夫茶的,一套茶具任性自為。願意喝大杯茶的,可以敞開肚皮喝。喝茶的方式不同,茶葉用料也就不一樣。
大杯茶最好以綠茶為主,比如碧螺春、六安瓜片、雲霧茶之類的,其次就是小家茶,如藤茶、白茶之類的。大杯茶大多選擇的是大路茶,很少能喝到精品。
功夫茶的講究就深厚多了,過去流行鐵觀音。後來鐵觀音慢慢壞了自己招牌,於是改喝發酵茶,比如金駿眉、大紅袍,再講究一點的,就要喝潮州的一種特產茶,叫潮州單叢的。這種茶刮油,越喝越肚子餓。倘若空肚喝,猶如一把刀片在肚子裏將油水一點一粒盡數刮光了一樣。
這就是潮州人很少出現胖子的緣故,但凡每日喝單叢的人,絕對不會胖成一個豬樣。
我注意了一下,孫小鵬泡的茶,正是潮州單叢。
嶽城茶樓很少出現單叢一類的茶,因為嶽城人喝得不太習慣。在潮州人的眼裏,單叢是茶中極品,再有名氣的茶,在他們眼裏心裏都如平常樹葉一般,勾引不起他們心靈深處的共鳴。這可能就是潮州人的情懷,一種熱愛家鄉的文化情懷。
茶湯淡黃,仿佛琥珀一般。單叢並無其他茶的香,卻有一股說不清的茶味,入口如飴,遍體舒爽。
我對喝茶沒有講究,小時候習慣喝涼水。渴了就是一大杯涼水,咕咚咕咚一飲而盡。後來去京都讀大學,同宿舍有個潮州同學,他教我們喝茶之後,才逐漸開始接觸到茶。
後來跟隨導師去外地會診,導師無論走到哪裏,隨身都喜歡帶著一個大茶缸。我曾經將他的茶缸研究過,發現他的茶缸裏積著一層半寸厚的茶垢,黑不溜秋的,令人有種惡心反胃的感覺。
而且我發現,但凡是有點聲望的人,身邊都隨身帶著專用茶杯。我認為這是一種身份的體現,就好像很多人喜歡買名牌手機,且隨時都將手機捏在手裏招搖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