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弈劍(1 / 2)

上午快過去了,沈月臻還在租房內。淡淡的白霧不斷向夢蝶湧動,夢蝶也在吸收這些白霧精氣。

感受到異常的沈月臻沒有亂動,一直在租房內修行,一邊冥想一邊等候夢蝶醒來。

白霧湧動的速度越來越快,夢蝶就像是風暴眼一般,大量白霧精氣被其牽引吸收。

突然如爆炸一般,風眼消失,白霧四散,一會又歸於平靜,夢蝶醒了。

你剛才做了什麼?沈月臻心中詢問夢蝶。

剛才,我在參悟,你給問題已經解決了。

夢蝶將記憶感受同步給沈月臻。

腦袋裏仿佛塞進了什麼東西,沈月臻頭疼。

頭疼過後,沈月臻仿佛記住了一些東西,沈月臻能感覺那是一招劍法,至於是什麼劍法就不知道。那種感覺很玄妙,就像你看到了一個球,你知道那是球,但不知道是什麼球?足球還是皮球,塑料還是橡膠,必須去踢去拍去感受。沈月臻感受著劍法,便開始研究了。

這算是醍醐灌頂嗎?

腦海仿佛有道人影在傳授劍術,隻用跟著學,這種感覺很奇妙,就像上學做實驗,老師在前麵演試,步驟都講給你聽,你隻要學著做。

但不是知道了就會了,雖然都明了了,但實際操練起來還要多熟悉熟悉。

租房裏空間太,施展不開。沈月臻來到了劍館,已經是午時了。劍館沒幾個人,沈月臻找了個空場地開始了練習。【秋暝】用麻布纏著放在旁邊,讓夢蝶注意著。

沈月臻練習剛悟到的無名劍招,這劍招與沈月臻所學到的劍術招式不太一樣,如果劈、砍、崩、撩、格、洗、截、刺、攪、壓、掛、掃這些基礎劍式是音符的話,無名劍招就像是一段樂譜,單個的音符隻能表達聲調,連貫的音樂才表達情感。

無名劍招很玄妙,沈月臻就像音樂家抓住了靈感一般,明明感覺很清晰,但要將其寫作樂譜表達出來卻很難,感覺這東西玄之又玄。

沈月臻的靈感來源於韓劍師,沈月臻能從韓劍師的劍術演練中感受到一種意境,就像是見山而仰,見海而寬。在沈月臻韓劍師的劍術很特別,或許其他兩位劍師也很特別,但沈月臻隻感覺到韓劍師劍術的特別之處。

武安劍館之內,共八位劍師,韓兵,甘羅,張鶴唳三位高級劍師,李儒,陳正,周宇,蔡信,劉澤五位普通劍師。

在夢蝶的加持下,沈月臻很快就熟練掌握了李陳周蔡劉五位劍師的劍術,劍術的基礎招式是以劈、砍、崩、撩、格、洗、截、刺、攪、壓、掛、掃,五位劍師分別以劈砍,洗撩,格截刺,崩攪壓,掛掃為主,幾人風格不同,卻也概括了劍術要領。而韓劍師劍術以刺為主,看似最簡單,實則精妙,而那無名劍招也是刺劍。

沈月臻操使著木劍,練習劍術。一邊回想韓劍師的劍法,一邊感悟著那無名劍招,二者相互映證借鑒。

沉迷練劍,無法自拔。

什麼是劍招?真正的劍招是臨場應變的,根據對方的攻勢而決定。平時裏的劍術演練就像是學數學記公式,劍客對決就是考試,麵對不動的題目用不同的招式。沈月臻練的無名劍招就像是新的公式,需要沈月臻去記,去刷題,記住這公式解什麼樣的題。有的題能有多種解法,有的劍招能解多種題,無名劍招正是這種。

緩若青雲流水,疾若迅雷光,時疾時緩,靜動變換,腰身輾轉,盡顯力學之美。

心與氣合,劍與人合,人劍合一。劍帶人動,人禦劍行,渾然一體。

一劍刺出,如羚羊掛角,似伏龍驚蟄,猛然刺出,如晴霹靂,令人猝不及防,難以抵擋。這是一記殺招,不出則矣,一出必要有所成效,不然人時時戒備,難有奇效。

這便是沈月臻悟的劍招。

“好劍法”

有人叫好道,那是李儒李劍師。李儒是下午講課的劍師。

午時將盡,李儒提前而至,剛好看見了這一幕,情不自禁叫好一聲。仔細端詳那練劍之人,一眼便認了出來,是那個年齡較大的學員,平日也勤學勤練,可惜年齡大了些。

聽到叫好聲,沈月臻停下了動作收了劍,看到李儒後,抱拳行禮道了聲劍師。

李儒聽後回道:“學生不必多禮,起來還是我打擾了學生練劍,窺得學生劍招,應該我賠禮才是。”

李儒不知道沈月臻的名字,隻好稱作學生。

沈月臻接道:“不敢不敢,學生隻胡亂耍的幾招,不礙事不礙事。”

沈月臻作為我中華民族的優秀青年,謙虛是最基本的品質。雖然沈月臻也覺得那劍刺的不錯,但要謙虛謙虛,做人要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