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晚宴時間很快到來了。
作為這一次會議的東道主,這個晚宴理所當然是由趙國方麵來舉辦的。
什麼山珍海味,美酒佳肴自是不必說的,雖然已經是寒冬季節,但是對於趙國這樣的一個強國來說,這一切都不是個事。
雖是寒冬,但是營地的大廳之中卻是溫暖無比。
趙丹和秦王稷分列上首左右主位,兩邊的兩國大臣分成左右兩排,依身份順序各自落座。
除此之外,更有樂隊在鳴奏樂曲,數十名趙國舞姬伴隨著舒緩悠揚的音樂聲,在大殿的中央翩翩起舞。
如果說趙國還有什麼東西能夠和胡服騎射之後的趙邊騎名氣上相提並論的話,那麼就一定是趙國舞姬。
確切的說,應該是趙國的邯鄲舞姬。
邯鄲舞姬之所以能夠聞名於世,一是身材,二是舞步。
在春秋戰國時代,曾經有一個國家名為中山國,據傳這中山國乃是來自歐洲大陸的某支白種人所建立。
在趙丹的爺爺趙武靈王之時,武靈王率領著趙軍主力,在胡服騎射之後戰鬥力大增的趙國邊騎軍團配合下通過數年的戰爭滅亡了中山國,中山國由此並入趙國版圖之中。
而如今邯鄲城之中的許多舞姬,便來自於原先的中山故地。
這些中山女子一個個身材高挑皮膚白皙形容豔麗,以先天條件來說乃是一等一的舞姬人選,隻需要稍加培訓幾年便是一個非常出色的舞姬。
也不僅僅是身材和容貌出眾,這些邯鄲舞姬的舞步也是頗有講究的。
趙國邯鄲城流行著一種舞蹈叫做“踮屣”。這種穿著無跟小鞋而輕輕踮起腳跟而用腳尖舞蹈的舞蹈,猶如西洋的芭蕾舞。
值得一提的是芭蕾舞是在十三世紀的文藝複興時代在西方興起,而趙國邯鄲姬們的時代則比西方早了整整一千五百年。
《漢書·地理誌》注引臣瓚曰:“躡跟為踮”;又引師古曰:“屣,謂小履無跟者也;踮,謂輕躡之也。”
也正是因為這種舞步,還引申出了一個頗為著名的成語,叫做“邯鄲學步”。
隨著趙國這些年來的興旺發達,邯鄲城日漸繁榮,大有取代臨淄和大梁為中原經濟中心的趨勢,來往行商極多。
邯鄲城之中所流行的中山舞姬也就隨著這些南來北往的各國行商,漸漸的將名氣傳遍了整個華夏大地。
在幾十年後的現在,無論是哪一個國家也好,貴族們都以自己的府中有一名邯鄲舞姬為榮。
天下巨富之一的呂不韋前幾年也買了一個邯鄲舞姬,呂不韋把這位邯鄲舞姬稱為趙姬,也就是秦始皇的親生母親。
當然了,能夠流傳到國外的其實並沒有多少好貨,真正優秀而出色的邯鄲舞姬,顯然隻有在趙國這個原產地才能夠找到。
而如今趙丹所用來在秦王稷這位天下第一君王麵前獻舞的邯鄲舞姬,自然是出色中的出色,極品中的極品。
隻見這些舞姬們纖腰翹臀,眉目含情,衣袖飄飄,雖然已經是寒冬,但是這些舞姬們身上的衣衫卻頗為單薄,翩翩起舞間某些美妙部位若隱若現,端的是風情萬種,卻是讓大廳之中響起了不少粗重的呼吸聲。
相較來說,趙國大臣們就比較能夠控製一些。
畢竟每逢重大祭祀或者節慶,這些邯鄲姬都會出現在趙國宮城之中為國君和諸大臣獻舞,雖然也不常見,但起碼是見過的。
在另外一邊,秦國的大臣就有些失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