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蔡澤見趙丹(第二更)(1 / 2)

公元前258年1月1日,邯鄲。

這一天,趙丹原本和平時一樣,坐在自己的龍台偏殿之中辦公。

一個突然的消息打斷了這一切。

“大王,有一燕國人名喚蔡澤,自稱可解大王之煩憂,以此求見大王。”

“蔡澤?”正在奮筆疾書的趙丹一下子停下了動作,微微思索了一下之後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召他進來罷。”

在長平之戰後,趙丹就發布了招賢令,希望能夠招納天下賢才為趙國所用。

由於趙國擊敗了秦國而成為霸主之一,因此趙丹的招賢令自然得到了許多士人的重視,不少在其他國家不被重用的士人紛紛來到邯鄲而尋找機會,趙丹也曾經接見了他們之中不少的人。

但是這個蔡澤的出現,還真是有些出乎趙丹的意料。

趙丹在腦海之中回憶著有關於蔡澤的資料,想著想著,趙丹臉上的笑容越發的濃鬱了。

如果史書上的記載沒有錯的話,那麼隻要用好這個蔡澤,他絕對能夠成為趙丹和趙國的一大助力啊。

半個時辰之後,蔡澤就出現在了趙丹的麵前。

雖然已經根據腦海之中的資料而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但是當趙丹見到蔡澤之後,還是忍不住微微的皺起了眉頭。

在這年頭,想要在政壇上混出一點名聲,那麼有一樣東西可以說是必備的,那就是相貌的英俊程度,也就是所謂的“顏值”。

有一句傳誦很廣的俗話是這麼說的“相由心生”,因此在古人看來,一個人一旦長得醜那麼內心肯定就是肮髒齷齪,這個人就不能夠被重用。

三國的時候,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跑到荊州去投奔劉表,在沒看到真人以前,劉表本來打算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並且委以重任,結果一看真人太···嗯,“其貌不揚”,就把女兒嫁給了王粲的族兄王凱,然後也沒有重用王桀。

這還不算啥,唐朝的時候曾經明文規定,士子們在通過了科舉考試之後還要通過吏部的選官審核,這些審核分為“身、言、書、判”,其中排在第一的“身”就是指的對身材相貌的審核,可以說是以法規的形式規定了“醜人沒官做”的道理。

朱彧在《萍州可談》裏也曾經記載兩件與此相關的事情。

宋朝宰相蔡確向宋神宗舉薦一個叫王迥的人來當監司,宋神宗一聽此人之名,便欣然應允。

這並不是因為王迥有多大的能力,相反王迥這個人人品還比較差,也沒念過什麼書,時不時還鬧個八卦緋聞,名聲非常不好。

之所以宋神宗會應允蔡確的舉薦,完全是因為王迥長得很帥,根據古書的描述是“貌瑩寒玉,神凝秋水,姿狀甚美”,人送外號“奇俊王家郎”。

就因為王迥夠帥,所以宋神宗想都沒有想就給了他一個官當。

這就證明一點,在古代帥不但能當飯吃,還能當官……

而到了宋哲宗的時候,同樣也是這個宰相蔡確,向宋神宗的兒子宋哲宗舉薦了另外一個人,一個非常有名的大才,名字叫做袁應中。

但這一次的結果卻和上一次完全相反。

袁應中這個人,論起才能是絕對一等一的出色,隻可惜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外表不行。

袁應中臉上長滿了麻子,肩膀一邊高一邊低,走起路來姿勢古怪,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醜男,看著就讓宋哲宗很不爽,覺得很礙眼。

於是宋哲宗幾乎沒有多少考慮,就明確的拒絕了蔡確這次推薦。

馮夢龍曾經在《古今譚概》中對此評論道:“袁應中,博學者,有肘名,以貌寢,諸公莫敢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