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北城。
趙丹坐在郡守府邸之中,對著一份奏章陷入了沉思。
這是一份來自於趙國相邦趙勝的奏章。
裏麵其實也沒什麼大事,除了一些日常彙報之外,便是懇請趙丹早日結束北巡回歸邯鄲,以安眾臣和國民之心。
趙丹看著麵前的這份奏章,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
“至於嗎,寡人這才出來了一個月的時間啊……還能不能有點人身自由了?”
曾經有人說,有錢就很自由。
也有人說,有權才是真正的自由。
總的來說這種觀點就是,越有能力的人就越自由,這能力既可以是金錢,也可以是權力。
作為如今的天下第一強國國君,趙丹想說,這特麼都是放屁!
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啊。
當整個國家數百萬民眾的命運都壓在自己的肩膀上,但凡是一個稍微有點責任心的君主,又怎麼可能自由得起來?
不過趙丹確實也覺得,自己差不多也是時候該返回邯鄲了。
在李牧出擊的這幾天裏,趙丹也沒有閑著,帶著自己的長子趙恒裏裏外外把鎮北城走了一趟,深入查看了鎮北城各個階層的生活,甚至還跑到鎮北城附近的幾個剛剛建起來的趙國村莊了解了一下。
雖然說也就是走馬觀花,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種實地走訪之後,趙丹的心中才總算是有底了,心中也有了一些打算。
總體來說,趙丹感覺這次出巡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隻要等李牧那邊傳回戰報,那麼就可以啟程返回邯鄲了。
對於這場對抗月氏人的戰爭,趙丹還是很有信心的。
畢竟從之前的幾次戰爭來看,如今的李牧已經完全能夠獨當一麵了,加上手裏又有趙國最精銳的五千騎兵,隻要李牧不犯傻,勝利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於是趙丹想了想,在這封趙勝的奏章上做出了批示。
“已閱。待朔方戰事完畢,寡人便動身回歸邯鄲。”
將這封奏章放下之後,趙丹長長的出了一口氣,伸了一個懶腰。
已經是中午時分了,該吃午餐了。
事實上在戰國時代,大部分人一天隻吃兩餐,但是作為一個現代人和國君,趙丹理所當然的擁有了想吃幾餐就吃幾餐的特權。
首先端上來的是魚膾。
什麼是膾?膾是這個時代的一種料理方式,魚膾說白了就是生魚片。
膾和炙是古代很流行的兩種做菜方式,孟子就認為膾炙比起羊棗要更加的美味,後來也由此引申出一個叫做“膾炙人口”的成語,用來比喻事物和詩文。
鎮北城的城外就有一條河,這魚膾正是從河中新鮮捕撈上來的魚宰殺而成,配上蔥為佐料,一口下去幾乎是入口即化,魚肉的鮮美味道充滿口腔,讓人吃完一片還想再來一片。
接下來的一道菜是牛漬。
這牛漬乃是選用新鮮牛肉,將上麵的血管和筋膜剔除幹淨,切成薄薄的一片片之後放入美酒之中浸泡一夜而成。
吃牛漬要配醋。沾一口醋之後將牛漬放入口中,牛肉的味道伴隨著美酒刺激著口腔,讓人有一種微醺的感覺,但是在這微醺之中又有絲絲醋的酸爽,三種味道合為一體,給人的口感極為獨特。
除此之外,還有牛脯和羊脯,也就是牛肉幹和羊肉幹。
在吃這些菜的時候,除了沾醋之外,還有另外一種沾料,就是醢(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