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圍了高宛城的第三天,趙軍開始了試探性的攻城。
猶如雷鳴一般的鼓聲在每一個人的耳邊不停的回蕩著,李牧站在高大的戰車之上,注視著自己的部下們猶如潮水一般的湧向高宛城。
攻城其實是一件很無聊而漫長的事情。
首先,要想辦法解決掉各種城外的障礙物,比如說護城河之類的。
其次,要弄一些重型的攻城器械,諸如衝車塔樓,當然最不可缺少的還有投石機。
這些東西都準備齊全之後,那麼攻城方就開始得用人命去填了。
從開戰到破城為止,這是攻城方傷亡最為慘烈的階段。
但是等到破城之後,守城方的死亡就會急劇上升了。
在這個年代,入城之後的劫掠和殺戮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唯一的區別隻在於劫掠和殺戮程度的輕重罷了。
作為一名宿將,李牧當然對此心知肚明。
所以李牧非常不喜歡攻城時候的感覺。
即便是這種情形早就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但是當李牧看到自己的士兵們一個個的倒在了衝鋒的路上之時,心中還是有些不太好受。
如果沒有這該死的城牆,那麼李牧麾下的將士們就不需要白白承受這麼多的傷亡了。
這一階段的攻城持續了整整十天的時間。
在這十天的時間之中,趙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終於在齊軍的箭雨之下將高宛城外的那條護城河給填平。
從這一天開始,戰爭進入了新的階段。
雲梯、衝車等等這些需要近距離才能夠派上用場的武器,終於開始發威了。
在李牧的麵前,許多架投石機正在發威,一顆又一顆的巨石被投石機投上天空,然後朝著遠方的高宛城轟擊而去。
李牧默默的看著這些投石機,心中突然出現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如果能夠將震天雷放入投石機之中,然後將其投到高宛城之中呢?”
在這一天的戰事結束之後,李牧叫來了隨軍的大將,向這名大匠闡述了自己的想法。
這名大匠在聽完了李牧的想法之後,看向李牧的目光頓時就變得頗為奇異。
李牧聳了聳肩膀:“怎麼,這樣的想法實現不了嗎?”
大匠搖了搖頭,猶豫了一下才說道:“其實……大都督有所不知,大都督所說的這個辦法,大將作已經在研製之中了。”
李牧一喜,道:“什麼時候能夠研製出來?”
大匠咳嗽一聲,道:“事涉機密,就不能詳細說明了。但吾可以告訴大都督的是,這方麵經過大將作以及所有大匠們的探討,得出來的結論是——暫時無法成功。”
李牧並不知道的是,現在趙國人其實研究的東西並不是他自己所想的東西,而是一個更加為後世所熟知的兵器——火炮。
“真理隻在大炮的射程之內。”這是德意誌帝國首任總理,有“鐵血宰相”之稱的奧托·馮·俾斯麥公爵在著名的鐵血演講之中提出來的。
在熱兵器時代,大炮毫無疑問是陣地戰的王者,作為穿越者的趙丹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