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恍惚的人牲,整齊站立在皇穹宇內。
而皇穹宇外,圜丘之上,隱約聽到太常寺少卿的聲音,“迎神,終;奠玉帛,始”。
祭祀如常進行,其實也是轉靈如常進行。
“祭祀之法,分為迎神、奠玉帛、進俎、初獻、亞獻、終獻、撤饌、送神、望燎等九步。轉靈便在於初獻、亞獻和終獻這三步,對應祭樂的序破急三部。”
“迎神開始時,你便默念《大藏往生經》,直到初獻始,便轉到《內觀清心經》,每句經文對應相應的祭樂曲段,破開左臂,吞下通靈丸,催動法盤和雷擊木,待到祭樂破部,你應有所感,靈氣由內滋生,呼應外在機,可能會有些疼。”記得當時皇甫叔交代到此處時,臉上的疤痕微微扭曲,不過端木序知道那是微笑的意思。”
“過了疼痛的階段,整個人會處於空靈之態,似仙非仙。萬不可沉醉其中,切記。待到祭樂急部,你便可服用龜息丸。至於如何出圜方壇,我自會安排。”
瞥了一眼左臂的傷疤,裏麵可藏著奪靈所需的物件,用血蘊養的法盤,如指甲大,通靈丸和龜息丸,如蓮子般,雷擊木,也不過火柴長短。萬事俱備,端木序卻預感事情可能不盡如預料。
……
安靈塔旁,趙落葭趨於入定,默念《大藏往生經》。
端坐的嬌人影,矗立的挺拔塔身。
太廟後殿外,奠玉帛畢,進俎開始,樂奏已從“雲起之章”轉到“雲卷之章”。
趙印手持盛滿犧牲的禮器,緩步走到聖靈門外,微微曲身,虔誠放下禮器,隨後緩步歸位。
進俎完畢,初獻開始,樂奏“雲聚之章”。
大國師身披法衣,雙手托舉蒼璧,而其身後,太傅手持黃琮。二人居於正中,前後站立。東角有欽監監正手持青圭,南角為監副手持赤璋,西角
有太常寺卿手持白琥,北角為太常寺少卿手持玄璜。
“吉日兮良辰,祥惠兮濫觴;
瑤席兮肴俎,桂酒兮瓊漿。
撫璧兮祝唱,鏘鳴兮琳琅。
緩節兮安歌,鍾磬兮韶樂。
圜高兮九重,玄靈兮莫量。
精魄兮安屬,今古兮何方。
太一兮蒞臨,伏惟兮尚饗。”
國師祝文誦畢,手中的蒼璧慢慢化成齏粉,卻並未墜落。太傅眾人手中的黃琮、青圭、赤璋、白琥和玄璜也如此,碎成末,卻不散。
有風來,未從上來,而是貼著地麵,徐徐而來。
不知起於何處,卻集齊了凱風、穀風、涼風和泰風,瞬間從後殿各個角落的地麵吹來。
看不見的風,聽得見的風,輕浮地拂過這些大憲國權貴的臉,笑納著各色的玉石齏粉,變成彩色的風,一起往聖靈門吹去。
初獻畢,亞獻始。樂奏“雲門之章”。
太傅跪拜於地,口中祝曰:
“甘霖兮既降,幽萱兮北堂。
川澤兮渚崖,湍湍兮汪洋。
雲聚兮精彙,寰宇兮齊光。
雲門兮初成,翱遊兮八荒。
命兮有當,靈雲兮有方。”
彩色的風在聖靈門前縈繞,順著窗欞直鑽進去,如同飛蛾撲火一般,直躥到塔刹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