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相濡以沫(六)(1 / 2)

蕭衍要遵照陶弘景的遺命,把他葬在山中最是人跡罕至之處。

從此之後,陶弘景身在何處唯有蕭衍一人知曉,除了蕭衍、也再無一人能去叨擾。

蕭順之意圖去截住蕭衍,蕭道成卻是搖了搖頭:

“賢弟不必阻攔,免得他在刺激之下做出傻事來。等練兒這段時間傷心過了,自會有所成長。眼下他的心越痛,日後他的心便會越狠。”

接下來的數個晝夜裏,蕭練都會跑到陶弘景的葬地,那是一座絕壁之上的洞穴,外麵有著層層疊疊的橫生的樹木枝葉遮掩,這是蕭衍小時候離家出走常去的地方,每當與父親鬥氣、每當被父親打罵後,他都會一個人躲在這個洞穴中,給自己療傷,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被任何人發現。

陶弘景死後、蕭衍便背著他的屍身,用腰帶把他與自己緊緊捆在一起,攀藤附葛,上下翻騰很快便來到了這個幽暗的洞穴。

蕭衍放下了陶弘景的屍體,不知怎的,他的屍體僵硬地特別快,蕭衍的手放在陶弘景的腹部、隻覺得一股颼颼的涼意傳來,此情此景、為這個傷心之地又添了一分悲涼。

沒有棺槨、也沒有巾幡,簡簡單單幾掊黃土、一塊木牌,便構成了陶弘景的墓穴。

蕭衍每次過來,一呆就是好幾個時辰,陶弘景不喝酒、也不吃肉,蕭衍知道陶弘景不喜歡那些俗禮、故也也不帶什麼祭品,隻是每次來時都會拿著一張白幡。

他見識過陶弘景的招魂術,能夠將死去不久的亡人的魂魄召來。是以他也學著找來白布、製成白幡,咬破自己的手指,以血為墨,在那白幡上麵寫著誰也不懂的文字。

然後迎著瑟瑟寒風,有模有樣手掐指訣、念念有詞地喊道:

“蕩蕩遊子,何處留存,虛驚怪異,失落真魂。宮廷牢獄,墳墓山林,三魂早降,七魄來臨。今請山神,五道遊路將軍,當方土地,家宅灶君,吾進差役,著意尋,收魂附體,幫起精神,奉請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天門開,地門開!千裏童子送魂來!”

今天是陶弘景死後的第七天,蕭衍聽說人死之後,靈魂都會於頭七這天返回家裏。過了頭七,靈魂就要歸入地府,再也不會回到陽界了。

這是蕭衍最後的一絲希望所在:

他賣力地把魂幡揮舞了數百個來回、就算手腕已經酸麻無比仍是未肯放下,他一遍一遍、小心翼翼地誦讀著招魂辭,不敢錯念半個字,唯恐惹得神明生怨。

可莫說陶弘景的魂兒了,便是連風兒都不聽他使喚、在其臉上拍來打去,寒風之中隻有陣陣涼意,卻絲毫不聞陶弘景的半分氣息。

招魂幡訇然落地、蕭衍的最後一點念想也破滅了,他心灰意冷地倒了下來,倒在了陶弘景的墓旁。

倒地的那一瞬間,他隻覺一陣徹骨寒意穿透衣裳、直抵心髒,外麵的風聲也在這一瞬間驟然加急了、鵝毛似的雪花一片一片地飄進來,很快便在洞口處鋪上了一層雪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