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滅佛興道(二)(2 / 3)

可此時卻早有獵人在下麵在彎弓引弦、準備狩獵,這五百隻醉心佛法的大雁,便盡死於獵人的利箭之下。

這五百隻大雁因聞法功德而轉生三十三天,成為佛祖的五百護法羅漢。

據傳這“大雁神僧”智寵大師便是這五百羅漢之一的轉世,他因見眾生愚癡、不識佛法,便甘願舍棄羅漢之軀,自願投生凡界、來解救眾生。

對於這些佛門奇談,身為玄門教首的張庭雲自然是不信的。可智寵大師這“大雁天功”的厲害他卻是著實領教到了。

東林寺隻有五百僧眾,按理來說不堪一擊,可智寵硬是以一人之力,在東林寺四周布下了一道結界,結界之上,不斷有金光流動,就如無數隻大雁一般,競相展翅,把玄門眾人的一道道攻擊阻絕在外。

張庭雲不論是用七曜神符陣、還是血祭術都始終未能將結界攻破。

這一年以來,張庭雲少說也親自攻下了數十座佛寺,似這般焦灼之戰,著實少見。

就在寺門外麵殺氣彌漫、劍拔弩張之際,東林寺內卻是格外寂靜,寺內僧眾皆是如往常一般打坐誦經,偌大的一座寺院之內,隻有此起彼伏的“南無阿彌陀佛”,沒有任何一聲驚慌失措的叫喊或是乞求活命的討饒。

他們心中並非是全無波瀾,可每當他們心中湧起怯意之時,智寵大師總會投來的淡然無畏的目光,叫他們安定下來。

是以縱然張庭雲已將東林寺包圍了足有一天一夜,卻仍無一名僧眾有過出逃的念頭。

張庭雲見難以力克,便準備以智取之,他知道這些佛門中人最見不得殺生,便命部眾押來數十名得道高僧,將其置於一一屠刀之下,厲聲喊道:

“智寵大師,你每頑抗一刻,我便殺一高僧,你一日不出寺門,我便,我便殺盡天下佛徒!”

“張教主,殺阿羅漢乃是五逆重罪,報應慘烈,貧僧還是勸張教主早日收手,莫要為了一時的權勢之欲,而永墮無間地獄之中。”

“地獄....地獄...”張庭雲一邊低聲自語,一邊連連苦笑。智寵當然不知道,如今的張庭雲早已是半隻腳踏進了地獄,便是將這些高僧大德放還,也不足以洗清罪孽。

“智寵大師你不必多說,要想讓我放人那倒也簡單,把你東林寺僧盡數喚出。至於這些老和尚,我可以放他們走!”

張庭雲本欲將東林寺滿門殺盡,可經曆連番力戰都無法將寺門攻破,便也隻得作出妥協。

智寵大師聽後長長歎了一聲,他已經做好了舍身求死的打算,可心中卻仍然還有一事未能放下。

“曇鸞,你過來。”智寵朝著數百僧眾之中的一個小沙彌招了招手。

那個法號名為曇鸞的小和尚,聽後並不多問緣由,而是直接趨步來到智寵跟前、恭恭敬敬地跪立下來,他心中似是已經隱隱猜到了什麼。

“北國有一神僧,喚做菩提流支大師,與我曾有舊交。如今佛門遭難,唯有此龍象大聖人方能助我輩渡此災厄。”

智寵說完之後,便從懷間取出一串念珠交在曇鸞掌心:“此佛珠伴我七十餘年,從未離身半步,你執此物求訪菩提流支大師,他自會明白其中因果。”

曇鸞接過這串念珠,將其捧在手心。

不僅是曇鸞,所有東林寺弟子皆是在心中暗暗生疑,這一寺之內,明明尚有著許多年輕體健的僧徒,為何師父卻獨獨將此大任托付給一個年紀不過十三四歲的小沙彌。

不過他們雖是心中各有疑問,卻都沒有發問,他們知道師父既然如此打算,那就自然有其中道理。

智寵交待完後,緊跟著東林寺門便是轟然大開,自寺門之中,走出無數僧侶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