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 東後堂筆記(三)(1 / 3)

我們的第二個孩子,叫張修。

這個名字是席銀給他取的。我記得取名的時候,席銀說別的都不重要,隻是希望他長得好一點。

我起初不太喜歡這個名字,但後來叫得多了,也就慢慢習慣了。

阿修雖然一直住在洛陽宮,性子卻並不十分像我。

相反,他是一個柔和的孩子,他的存在,後來成了我和徐婉的一個契機。

**

我所在的洛陽宮城一直很安靜。

阿修和平宣的女兒,是宮中唯一的兩個孩子。

天真稚氣,宮內人都很喜歡他們,就連宋懷玉這樣穩住的人,也時常在大雪天裏,被阿修他們追著跑。平宣的女兒叫阿穎,聽說這個名字是徐婉給她取的。不過她沒有姓,宮內人也不敢私問,隻有宋懷玉帶著宮正司的人來詢了一次對阿穎稱謂,我問他們,如今是怎麼喚的,宮正司不敢回話,宋懷玉隻好在一旁小心道:“喚的是小殿下。”

我點點頭,說我並未廢黜她母親,這麼喚自然合理。

宋懷玉說阿穎長得很像張平宣。m.X520xs.Com

而我從來沒有去看過阿穎,不是因為我對自己妹妹還有什麼恨意,隻是因為見則思故人,我不忍而已。

直到有一日,阿修牽著阿穎的手,滿身是泥地走進琨華殿,站在我麵前對我說:“爹爹,阿穎姐姐摔傷了。”

宋懷玉跟來,跪在阿修身後道:“陛下,是老奴不好,一時沒瞧著,讓兩位殿下爬到金陵台上去玩了,這才……”

我看向阿修,他身上的段袍有幾處擦破了,臉上也有幾處的淤傷。

他見我不說話,便輕輕鬆開阿穎的手,上前幾步跪下道:“兒臣知錯,請爹爹責罰。”

話音未落,一個清脆的聲音已打斷了阿修的話。

“跟阿修沒有關係的,是我……是我要去金陵台上玩,阿修不要我上去,我還非拉著他一塊上去,如果不是為了拽著我,他也不會摔成這樣,陛下要責罰,就請責罰我!”

對我而言,這話中的聲調,語氣真的太熟悉。

我不由側頭朝朝她看去,她立在屏風前,穿著朱銀相錯的間色裙,頭上簪著一對銀環兒,就連身段行儀也是那麼地像平宣。

她說完就要上前去拉阿修起來。

宋懷玉惶恐地拽住她,低勸道:“小殿下,此處是琨華殿,小殿下不能放肆。”

阿修則抬起頭對我道:“不是,是兒臣沒有拽住阿姊,讓阿姊摔傷的。阿姊剛才流血了,爹爹,兒臣請您傳太醫,給阿姊看傷。”

我低頭看向阿修,“欺君何罪,你知道嗎。”

阿修肩頭一聳,“兒臣不敢。”

阿修其實並算不上是多了剛硬的孩子,但此時卻死咬著自己將才的話不肯改口。

阿穎抿了抿唇,走到他身邊與他一道跪下道:“他就是怕你罰我。”

說著,她抬起頭來看向我,梗了梗脖子道:“祖母講過,說你動不動就要殺人……可是……可是沒關係,我不怕,我自己犯的錯我自己擔著,你總不會……”

“小殿下!”

宋懷玉幾乎被這個丫頭嚇出冷汗了。

我搖頭笑笑,一時悵然。

“陛下……”

宋懷玉見我一直沒有出聲,忍不住喚了我一聲。

我示意宮人先把兩個孩子扶起來,低頭對宋懷玉道:“傳太醫過來。”

宋懷玉應聲,忙辭了出去。

我這才示意阿修過來,拉起他的袖子看他的傷處。

阿修的目光一直向後麵看,人也不安分,我放下他的手臂平聲道:“朕不會責怪她,放心。”

阿修聽了這句,終於鬆開了眉頭。

不多時,宋懷玉從外麵回來躬身回話,“陛下,金華殿的娘娘來了。來尋……小殿下。”

殿內所有的人都有些惶恐,畢竟同在洛陽宮中,雖然我偶爾會去看徐婉,徐婉卻從來不肯踏出金華殿。

“娘娘聽說小殿下出事,急壞了。”

宋懷玉躬身又添了一句。

阿穎看著我道:“我要回去。”

我沒有應她什麼,對宋懷玉道:“送她出去,讓太醫也去金華殿。”

宋懷玉得了我的話,忙牽起阿穎的手帶她出去。

阿修看著阿穎和宋懷玉走出去,理好自己衣衫,起身重新跪下,伏身下拜。

我問他為何下拜,他說是為了謝我不責阿穎。

我伸手撐著他站起來,他趕忙自己擦掉臉上的灰土。

我問他:“為什麼要一個人把錯都擔下來。”

他放下手臂抬頭看著我道:“因為我要保護好姐姐。”

我不知道張平宣能不能聽到阿修的這句話。

但我卻想起小的時候,我也曾經像阿修一樣保護過她。而她也曾像阿穎那樣維護過我。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在祠堂罰跪時,她偷送來的饅頭滋味,我至今仍然記得。

如果她泉下有知道,我很想她聽我說:她一直都是我唯一的妹妹,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想我會盡力把她護得更好一些。

那日夜裏,我在清談居中把這件事跟席銀說了。

席銀靠在我身旁問道:“我們阿修是不是都長大了。”

我點了點頭,“是啊,和阿玦一般高了。”

席銀笑了笑,“難怪,這麼懂事了。”

她說著,喝了一口茶水,仰頭道:“我很久沒有看見殿下的女兒了。她長什麼樣了呀。”

我低頭看著她道:“比阿玦大些,長得很像平宣。”

“那一定也是個好看小姑娘。”

她說完,喚了一聲“阿玦。”

阿玦正坐在一旁寫字,聽見席銀叫她,便擱了筆跑了過來,一頭撲進她懷裏。

“娘親,我不想寫了。”

席銀捏了捏她的鼻子,“娘親才說呢,你要被你姐姐比過去了,你又頭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