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官紳階層通過自身的權勢或資源,造成了“富者田連阡陌,竟少丁差,貧民地無立錐,反多徭役”的不公現象。
縱使是張居正所倡導的一條鞭法,其實僅是在“丁男”上的表麵一體均當的公平,但根本不能消除這種“富者少出,貧者多出”的現象。
正是如此,大明現行的雜稅既存在著稅種混亂且無序的問題,亦有“富者少出,貧者多出”的不公,且征收的群體亦存在明顯的偏差。
林晧然在看清大明雜稅體係的種種問題後,並不想做一個和稀泥的當權者,亦沒有打算討好那幫掌握著土地資源的鄉紳,所以在將一府一縣雜稅全部簡並一體的基礎上,選擇推行真正能夠惠民的“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結束以“戶、男丁”為單元的征稅方式,而是采用以“田畝”為計量單元,擁有田畝多的富人要多納雜稅,而擁有田畝少的窮人則少納雜稅,甚至不用納雜稅。
亦是如此,雜稅的負擔直接轉移到土地持有者身上,土地多的人要多繳稅,土地少的人少繳稅,沒有田地的人則不繳稅。
地方官府不再免費奴隸百姓,今後要搞什麼大型工程,卻是由官府雇人代役,從而獎勵真正勤勞的人。
林晧然不知自己為何會魂穿而來,隻是上天既然給了他這麼一個難得的機會,那麼他就不許華夏民族走上山河破碎的道路。
經過這麼多年的朝堂爭鬥,他已經成為華夏民族的領袖,那麼便有義務改變這個腐朽的王朝,帶領華夏走向嶄新的輝煌。
自己位極人臣不是輝煌,聯合商團坐擁天下金礦銀礦不是輝煌,大明海外開疆拓土亦不是輝煌,真正的輝煌是大明民富國強。
在他的理想的輝煌裏,不僅僅是華夏能夠無敵於海上,而且底層的百姓不再遭受國家機器的壓榨,不需要耕種一畝三分卻要肩負財政的全部收入,而是能夠像自己當年那般能夠給自己妹妹扯一匹棉布、用上一盞油燈、吃上香噴噴的肉包子。
正是如此,他雖然知道這是一個很難走的路,但卻是義無反顧地前行,既要帶領國家走上強盛,亦要讓底層的百姓過著富足的生活。
他相信隻要朝廷能夠真正體恤底層的百姓,哪怕他哪一天突然不在了,那麼將會出現無數個像嶽飛般的英雄來守衛這個相親相愛的民族,而華夏亦會永遠傲立於民族之林。
“這才是真正為我們百姓著想的好官啊!”
“可不是嗎?我早說林青天是天下第一的好官!”
“你們都錯了!林青天不僅僅是好官,他更是咱們大明真正的賢相!”
……
這一項法令一經昭告天下,當即引發無數大明百姓和讀書人的強烈擁護,很多人對林晧然更是冠予了“賢相”之名。
當然,鄉紳無疑是很難接受這個結果。在早前的“刁民冊”中,他們所藏匿的田產早已經登記,現在攤丁入畝會大大增加他們在雜稅上的開支。
不過他們縱使有萬般不甘,現在的林晧然的相位即不可動搖,亦手握著天下軍權,誰都不敢輕舉妄動。
其實情況似乎還可以樂觀一些。大明朝廷近些年重水利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很多鄉紳得益於水利建設所帶來的豐收,亦不見得全都痛恨林晧然。
在攤丁入畝發布的當月,大明朝廷接著推出了影響更大的《金融法案》。
大明建國之初,朱元璋以強硬的手段打擊民間的金銀交易,卻是想要打造了一個以大明寶鈔為核心的貨幣體係。
隻是大明寶鈔並沒有健康財政的支持,在初期寶鈔體量較少且借助強權還可以勉強運行,但隨著當政者瘋狂發鈔來解決財政開支問題,這個體係很快便崩潰了。
到了如今,大明寶鈔幾乎沒有了流通屬性,卻是早已經被金銀所取代,現行的雜稅都是以白銀為結算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