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姑蘇城(1 / 3)

姑蘇書院,文鵬在這裏度過一年的時光,早已習慣這裏的生活。

氣漸冷,家裏又托人捎來過冬的衣物。

文鵬很少出去遊玩,平日裏呆在書院看書。對於先生所授功課,早已熟記於心。

近些日,文鵬對史書尤為感興趣,無論官書,還是野史,他都喜歡拿來翻閱。

這幾日,書院放假,孩子們成群結隊,出去遊玩。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濃,集市上也格外得熱鬧。

文鵬早早起床,在書堂內看書。

先生經過,見一個孩子還在學堂,十分好奇。

走入屋內,發現是文鵬,非常欣慰,笑著道:“讀得是何書?”

文鵬聞聲,抬起頭,見是夫子,連忙起身答道:“稟夫子,學生讀的是《漢書》。”

“哦,可知讀史,無益於功名?”先生笑道。

文鵬笑笑答道:“夫子,學生讀書以喜好而論,非為科考也。讀史可明智。以史為鑒,正衣冠,辨是非,明事理,知興衰,匡得失。”

寥寥數語,先生聽後,甚是喜悅。他令文鵬坐下,轉身就要離去,走到門口,想了想又折回,道:“還是出去走走,盡信書不如無書。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鄉土風情比書中所講,更有意思。”完大笑而去。

文鵬坐下,繼續讀下去。過了一會兒,文鵬抬起頭,望著窗外,有幾隻鳥正在屋旁的大樹上,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文鵬看著發呆,書堂裏跑來幾個孩子,他都沒有注意到。

“發什麼呆啊?我們找你好半了。”一個孩子問道。

文鵬轉過身,發現身邊已站幾個孩子,這幾人是他要好的夥伴,其中有兩個女孩兒。

“沒什麼,隻是聽到鳥兒的叫聲,讓我想起了家。”

“想家了吧?走,出去耍耍,外麵可好玩了。聽還有皮影戲,可好玩了。走吧,呆在學堂,太悶了。”

那孩子著,其他孩子也附和。其中一個女娃,接著道:“是啊,咱們出去玩吧,我家就是這裏的,我們這裏有好多好玩的地方。每次你都不去,好可惜啊。”

大家七嘴八舌地嚷著,幾個男娃拉著他,出了學堂。

出書院不遠,孩子們放開文鵬。這是文鵬第一次出來玩,感覺姑蘇城比家裏大多了。

青磚灰瓦,亭台樓閣,水榭長廊。長河穿城,雲樹繞堤,橋流水人家。

商鋪林立,貨物琳琅滿目。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車如流水馬如龍。

商旅雲集,人聲鼎沸,酒肆歌樓,通宵達旦。

橋上,人來人往。橋下,遊船,商船,川流不息。

舟在水中走,人在畫中遊。好一個人間堂!

自唐宋以來,北方多戰亂,衣冠再度南遷,更多的商家攜家眷來蘇杭定居經商,一些流離失所的農戶也來江南討生活。

待帝國初定,推行與民休養生息之策,蘇州城人口已激增至數百萬,在此經商的商戶,能工巧匠數不勝數。隨著運河的再次疏通,姑蘇城的水運,陸運更為便捷。

蘇州府原本絲織業發達,姑蘇城及周遭地方,從業的織戶已達數千戶,織機近萬張,且還有商家不斷地在周邊,諸如煙雨莊等地方擴張。

絲織業的發達,帶動了染坊,衣服等其他行業的興旺,盛產的絲綢,布匹衣衫等更是遠銷海內外。

這些年,帝國重開海路,又開海禁,海外番邦也來此行商,一時間蘇州城,商賈雲集,百業興旺,東洋,南洋,甚至西洋商人也往來於此。

商業的繁盛,海外貿易的興起,再加之是朝廷糧倉重地,一時間,姑蘇城成為帝國重要的商鎮,也成為帝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帝國十分之一的賦稅來源於蘇州府。

孩子們在街市上轉著,這裏不僅有江南水鄉特有的吃,還有北方的麵人,糖葫蘆,糕點什麼的,引得孩子們眼花繚亂,口水直流。

幾人東跑西逛,來到一處當鋪前停下。那個叫玉的女孩指著店鋪道:“這裏啊,以前是我們蘇州城首富——沈老板的銀莊,隻可惜後來轉手,接手的老板做起了當鋪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