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章 經典不可信(1 / 2)

陳可道就這麼看著李如玉。

對於李如玉的暴躁,陳可道沒有絲毫的反應,隻是靜靜的看著,似乎這和自己並沒有什麼關係。

台下所有人都知道,關於學術鬥爭,從來都不是誰將對方辯駁倒了誰就贏了。如果真的要是這麼簡單,那麼很多事情就好解決了。

自古以來,學術鬥爭牽扯的都是黨派鬥爭。隻有將對方從學術和肉體上全部消滅,你才算是真正的獲得了勝利。

無論李如玉怎麼叫囂,其實都沒有什麼用。哪怕他將陳可道打成異端邪術,一樣什麼用都沒有。真的有實際作用的並不在這裏。

如果在這場駁斥之中,李如玉能夠讓很多人厭惡陳可道的學,尤其是當權者,那麼才能夠達到打擊陳可道的目的。

但是從剛剛駁斥的內容來看,李如玉不但沒有辦法打擊到陳可道的學,反而還讓他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一旦今的辯論傳出去,事情隻會變得更糟糕。陳可道會得到不少人的支持,而這種支持是踩著自己上位的。李如玉怎麼可能不惱羞成怒?

有一句話得好,成則一舉成名,敗則一敗塗地。

李如玉現在就是這樣的情況,他已經亂了方寸了。

站在台側的駱思恭也看出來了。

他是錦衣衛指揮使,雖然他不是一個才子,但是他也不是一個草包。

從剛剛開始他就明白陳可道的學沒有什麼漏洞,主要的是不會引起全體朝中權貴的反感。

最重要的是他讓陛下滿意。

隻要陛下滿意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至於爭論的那些東西,在駱思恭看來根本就沒有什麼實際上的意義。

因為公公有理,婆婆有理,雙方再怎麼講也是雞同鴨講,根本就誰也服不了誰。

再了,雙方也不是奔著服對方來的,而是想要弄死對方。

等到李如玉不了,陳可道這才笑著開口道:“聖賢煌煌大道之言,誰能聖賢的就是這個意思?為什麼事情就不能是我的這個意思?”

“家師曾經過,《六經》、《論語》、《孟子》,這些不都是聖人之言,是經過後人吹捧拔高形成的,不能當做萬年不變的真理。這些著作是當時懵懂弟子、迂闊門徒隨筆記錄,大半非聖人之言。”

即使是聖人之言,也隻是一時所發之藥石,不能成為‘萬事之言論’。這樣如此言論是為萬年不變的道理,實在是遇不可及。”

“在這一點上,我與家師所想是一樣的。無論是儒家先賢的典籍,亦或者是其他各門各派的典籍,不過是先人之智慧結晶。我們要學,甚至要懂。”

“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些東西都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被提出來的,是否適合今日之大明,那還要看看。”

“所以家師認為,沒有什麼萬世不易的道理,隻有當前最有用的東西。為國秉政、讀書從政,要做的就是選擇最符合時宜的道理,而不是選擇那些你認為符合實際的道理。”

“固守成規,必然成不了大事,終將自取滅亡!”

這些話出來,現場頓時呼嘯了起來。

誰都沒想到陳可道居然這麼大膽,居然敢出這樣的話!

這等於直接把儒家的很多先賢都給否決了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理學學派的人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