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章 讓徐光啟試種(2 / 2)

他老徐辦起事來更順暢了,加上陛下給了那麼多銀子,根本就沒有什麼掣肘的地方。

徐光啟在這樣的環境下做事,自然是非常舒服的。

朱由校看著徐光啟,聽他詳細的將整個經過給自己介紹了一遍,甚至有些地方顯得略微有一些囉嗦,但是朱由校卻沒有露出不耐煩的神色,從始至終都是麵帶笑容的聽著。

與其說徐光啟是在說事情,不如說他在向自己分享他的喜悅。

這是朱由校身為皇帝所願意看到的事情。

等到徐光啟說完了,朱由校笑著吩咐陳洪道:“給徐愛卿端一碗茶來。”

徐光啟麵帶笑容的說道:“臣謝陛下。”

說了這麼半天,他的確是口渴了。

等到徐光啟喝完茶,朱由校笑著說道:“朕今日找愛卿來,其實是有幾件事情想和愛卿商量。詢問練兵這是第一件事情,聽愛卿說事情進展的很順利,這就很好。”

“除此之外,朕還有一件事情,”朱由校輕聲的說道:“朕聽說愛卿一直在天津衛研究農政啊!”

說完,朱由校微笑地看著徐光啟。

這件事情朱由校早就知道,同時心裏也打算使用徐光啟了。

要知道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糧食是永遠都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

自然災害會越來越多,百姓的日子會越來越不好過。

天災沒有辦法,雖然可以依靠修建水利工程什麼的來補充,可是現實的情況是大明沒有那麼多錢。

即便自己想辦法搞到錢,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慢慢來做。

而且這個時代生產力低下,這樣的工程並不好搞。

再說了,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小冰川期,主要是天氣寒冷的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推廣產量高、生產周期短、抗自然災害能力強的農作物。

如果在以前可能沒有什麼辦法,但是現在有,很多外來物種都已經傳進來了,比如土豆地瓜玉米,隻不過並沒有推廣開,很多地方還不知道。

這個時代的信息傳播速度比較慢,加上中高層沒人關注這個事情,沒有政策性的推廣,隻停留在小農自己學。

這種方法太慢了,完全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所以自己要好好推廣一下,至少讓百姓有的吃,能夠度過災年。

同時解決了糧食問題,後續的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大明朝誰對這方麵最擅長?

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徐光啟。

朱由校最看重徐光啟的其實是這方麵,反而不是他練兵的才能,也不是他鑄造火器的才能。

練兵和火器這方麵可以找到人來代替,但是推廣農作物,徐光啟是最合適的人選。

首先,徐光啟喜歡搗鼓這些,其次他懂行,並且他也願意去做。

要知道這很可能是一份不怎麼彰顯功勞且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一般人還真沒幾個願意的。

聽到朱由校的問話,徐光啟開口說道:“臣的確是在做這樣的事情。前幾年臣曾接觸到了一些從南洋傳來的農作物,發現那些農作物有很多優點,不但產量高,而且對天災的抵抗也能力比較強,同時還在很多地方都能夠種植。”

這一點朱由校也是知道的,地瓜和土豆很多地方都能種。

尤其是土豆,所以這兩種作物的普及,可以讓很多沒有用的地能種出糧食來,玉米也是同樣的道理。

“那愛卿這幾年可有結果?”朱由校看著徐光啟問道。

徐光啟在臉上也露出了激動的神色。

他現在覺得陛下實在是一個英明無比的皇帝,自己還沒有上奏這件事情,陛下就已經關注到了,可見陛下眼光多好了!

徐光啟詳細的將自己的經曆介紹了一遍。

用徐光啟的話說,他已經種了三年了。

在徐光啟的介紹中,朱由校心中不禁也有些興奮了起來。

因為徐光啟這三年裏麵都是在擇優育種,在經過培育之後,現在的種子已經可以進行小規模的試種了。

這就是徐光啟的功勞!

朱由校心裏麵頓時滿意了起來。

“如此,愛卿可以嚐試著大規模的種植了。”朱由校開口說道:“至於地方朕也準備好了,可以在京師之中選取幾個皇莊,地方可以任由愛卿來挑。”

徐光啟沒想到陛下會拿出皇莊來做實驗,那可是陛下的田地,是陛下宮裏私人的收入。

不過徐光啟不得不承認這是最好的辦法。

用百姓的田地做實驗,難度太大,反而皇莊就沒有這些問題,因為那是陛下的私人田產。

“這件事情,愛卿盡快去做吧。”朱由校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