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零章 新的團隊(1 / 2)

紫禁城,乾清宮,朱由校正在吃飯。

因為朝中的事情告一段落了,朱由校心情好了不少,所以飯量也就好了。今天這頓飯他吃的很是香甜。

陳洪這時候進來,猶猶豫豫的想上前又不敢打擾吃得正香的朱由校。

瞥了一眼陳洪,朱由校抬起頭,用方巾擦了擦嘴,笑道:“有什麼事情就說,何必吞吞吐吐的。”

“回皇爺,下麵的人來報,高攀龍去了孫承宗的府上。高攀龍先是去了孫慎行的府上,從孫慎行那兒出來之後就去了孫承宗的府上。”陳洪連忙躬身說道。

聽到陳洪說的話,朱由校倒是沒怎麼意外,隻是笑著說道:“這是看上兵部了?”

事到如今,朝中剩下的東林黨自然是要想辦法自保的,尤其是孫慎行和高攀龍。這兩個人應該已經意識到危險了,自然需要想辦法留下來。

隻不過朝廷中的這些大佬和孫慎行他們兩個人的關係都不是很好。

內閣首輔大學士韓爌就不用說了,原本這些人的關係還不錯,但是因為這次東林黨的案子徹底鬧掰了。

尤其是孫慎行和韓爌,真的已經撕破臉了,高攀龍也差不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兩人去找韓爌是肯定不行的,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孫承宗了。畢竟大家之前走的很近,現在伸手拉一把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不過朱由校倒是很好奇,最終的結果是什麼樣子的?

如果孫承宗真的答應了,那就真的太讓自己失望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高攀龍不是在兵部的料。

如果孫承宗真的答應了,那麼這決定完全就是出於私心。這不是朱由校能夠允許的。

要知道自己用孫承宗,前提是孫承宗還保有一定的公心,不是什麼事情都從私心出發,這和自己使用韓爌做內閣首輔大學士是一樣的道理。

“知道事情的結果嗎?”朱由校開口問道,此時他的臉色已經嚴肅了起來。

“回皇爺,暫時還不知道。不過下麵的人同時也報了上來一個消息,高攀龍在離開孫府的時候臉色並不是很好看,很多人都看到了,所以很可能是談崩了。”

朱由校點了點頭,麵無表情的開口說道:“東廠那邊很忙,工部的案子讓錦衣衛出出力。”

“奴婢明白,奴婢這就去。”說著,陳洪轉身連忙向外麵走了出去。

事實上,所有人都覺得案子已經燒得差不多了,但是隻有朱由校知道,還有一個工部還沒燒起來呢。

一旦工部也燒起來,就會把很多人跟著燒死。

趙南星去查案子了,但是一直沒有什麼進展。因為戶部和兵部的事情,所以工部裏邊才耽擱了,但是工部其實要比那兩個部門的事情更嚴重。

現在朱由校準備把工部也動了,趁著這個時候,把畢懋康的權勢做實了。

雖然之前自己讓畢懋康做了工部侍郎,但畢懋康的實權並不多,他更多的精力都是在百工坊那邊。但是這一次不一樣,自己要把畢懋康放過去。

至於趙南星做的也挺好的,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還是讓趙南星繼續幹,也就是把他提拔到工部尚書的位置上來。

皇宮裏麵雖然相對平靜,但是皇宮外麵已經紛紛擾擾了起來。

很多人開始上題本,想要營救在中場的那些人。

甚至理科學派的士子們也開始奔走呼號,他們在哀求,他們想要發出自己的聲音,但是卻上書無路。

朝中中樞與他們的勾連已經斷絕,高攀龍和孫慎行自身難保,其他人更是如此。

至於韓爌和趙南星,這個時候也沒法替這些士子們說話,甚至對他們的行為非常反感。

韓爌和趙南星他們兩個人現在就希望事態盡快的平息下去,結果這些士子還妄圖把事情無限的翻出來。

不過這個世界上的事情永遠都是有兩麵性的,有的人在哀嚎,有的人就得慶祝。

哀嚎的是失敗者們,慶祝的就是另外一群人了。

在徐光啟家裏麵,幾個人正在聚會。

這個小團體是以徐光啟為首的,很多人的地位也並不高,代表人物除了徐光啟之外,還有李之藻。

李之藻這個人學識淵博,嫻於天文曆算、數學,“曉暢兵法,精於泰西之學”,與徐光啟、楊廷筠齊名。

萬曆26年進士,跟隨利瑪竇學習西方科學。萬曆三十一年任福建學政期間,將天文題目納入科舉。

後來李之藻接受天主教教義,於萬曆三十八年受洗入天主教。跟李之藻同時接受洗禮,加入天主教的,還有王徵、李天經等。

李之藻原本的官職是南京的太常寺少卿,在徐光啟得到朱由校的重用之後,徐光啟向朱由校舉薦了李之藻。

當時為了讓朱由校重用李之藻,徐光啟替李之藻說了不少好話,說他精通天文數算曆法,尤其擅長製造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