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升倒是不在意弟弟的揶揄,挺直了背,目光堅定的說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大丈夫既然生到這個世上來,自然是要搏殺一番的,怎麼能夠退縮?沉穩不代表保守。”
“既然如此,那我明日就走一趟。”張餘笑著說道。
隨後三個人一起向遠處走了出去,背影徹底消失在了路口。
西苑之中。
朱由校還是在釣魚,不過今天的運氣似乎不太好,有兩條魚咬鉤了,卻很快都脫鉤了,導致朱由校今天一條魚都沒釣上來。
原本還想著弄條魚吃,結果沒辦法搞到。
思考了一會,朱由校對著不遠處的陳洪招了招手。
等到陳洪走到身邊之後,朱由校這才問道:“這幾天彈劾黃克纘的題本還是有很多嗎?”
自從事情出來之後,彈劾黃克纘的人就不少。這樣的題本朱由校根本就沒看,因為根本就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由校詢問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想看看目前朝堂上大致的形勢是怎麼樣的。
“啟稟皇爺,這些日子彈劾黃閣老的題本還是有不少。”陳洪連忙說道:“不過與之前不一樣了,這些日子上題本讚同黃閣老說法的人也多了起來。”
朱由校點了點頭問道:“都有誰上題本?”
“啟稟皇爺,都察院、朝中的大小官員皆有人上題本,其中戶部侍郎李之藻也上了題本。”說完這句話之後,陳洪便沒有再繼續開口了。
他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就是上題本讚成的最大的官就是李之藻。
聽到這句話之後。朱由校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這就有點意思了。
他擺了擺手說道:“那就準備一下吧,明日的大朝會把這件事情給辦了。”
“是,皇爺。”陳洪連忙答應了一聲。
在得到了這個消息之後,朱由校心裏麵大概已經確定,那就是這一次的事情可以辦。
他下定了決心,在明天日落之前,把這件事情徹底給了結了。
第二天一早,朱由校起的很早,在張皇後的伺候下穿上龍袍,簡單的吃了一點東西之後,便和陳洪一起向前麵走去。
等朱由校到地方之後,大臣們早就已經等在這裏了。
看著參拜的大臣們,朱由校笑著說道:“全都免禮吧。”
等到所有人都站起身子之後,朱由校緩緩的說道:“這些日子朕的身體不是很好,耽誤了很多事情。全賴眾卿用心,朝堂上沒有出什麼大事情。諸位愛卿做得不錯。”
“這是臣等的本分。”站在最前麵的韓爌朗聲說道。
朱由校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今日朕召集諸位愛卿到來,是有件事情想問一下諸位愛卿們的意見,就是關於朝廷科舉教綱的事情。”
“這件事情紛紛擾擾,都鬧了這麼久,也的確該有一個結果了。黃克纘提上來的題本,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其中他準備將《孟子》一書換成《荀子》,這件事情有臣子上書反對,也有臣子們上書讚成。朕是想聽聽眾位愛卿的意見。”
朱由校這句話出了之後,大殿上並沒有人直接站出來說話。
倒不是因為他們不想說,而是因為他們沒想好怎麼說。這種事情本身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情。
孟子主張性善,荀子主張性惡,這本身就是兩個極端。
再者。荀子禮法並舉,甚至法看得比禮重。這一點從荀子的幾個學生就能看得出來,他教出來的可都是法家的大拿。
現在把荀子給抬出來,這是要幹嘛呀?
大明不是以儒家治天下嗎?
你現在把荀子拿上來,難道大明要改了嗎?
隻要荀子的思想得到重用,大明至少也是王霸雜治。怎麼會有人願意有這種事情呢?
身為一個儒門子弟,這種事情就不應該被提出來。
可是現在就恰恰有人提出貶孟子抬荀子,原本提出這事的人應該被視為異端,可偏偏現在朝中就有人願意支持。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這事,所以一時之間也沒想好怎麼說。
就在這個時候,有人第一個搶著站了出來。
朱由校轉頭看過去,發現是都察院的崔呈秀,便笑著問道:“崔愛卿想說什麼?”
此時此刻崔呈秀的心裏邊十分的苦澀,可是他知道自己不站出來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