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零章 科舉開始了(1 / 3)

聽了朱由校的話,陳四海雖然心裏麵感動,但是更多的卻是擔心。

陳四海不知道陛下要怎麼做,生怕陛下弄出什麼不可收拾的事情,於是向前走了一步,輕聲的道:“陛下,還是要從長計議。”

“雖然那些人都該死了,可是也不能操之過急,不然還是會出亂子的。真到了那個時候,就不好收拾了。”

朱由校看了一眼陳四海,見他一臉的擔心,便笑著道:“朕不會魯莽行事的,你放心吧。回去好好準備,別到了用你的時候出不上力。”

“陛下放心,臣一定不會讓陛下失望。”陳四海連忙答應了一聲。

輕輕的點零頭,朱由校道:“參謀處很快就成立了,朕會在參謀處下麵設立一個軍法處,這個衙門朕想交給你負責,用來專門查處軍方將領的,這件事情你要把握好。”

聽了朱由校的話,陳四海頓時就激動了起來,連忙躬身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不會讓陛下失望。”

這個軍法處的設想已經很久了,朱由校一直想設立,隻不過一直沒有什麼機會。

這一次趁著設立參謀處的機會,盡快把軍法處給設立起來,專門用來查軍方的案子。如此一來,可以把軍方和文官集團剝離開,最主要的是不讓軍方那麼的受製文官集團。

事實上,很多人都沒弄明白一件事情,所謂文武分治,並不是把文人和武將分開。而是軍方的事情歸軍方,政府的事情歸政府。

在軍方之中也可以有讀書人,在政府之中也可以有軍人,雙方是不犯衝突的。所謂的軍政分離,其實是兩個行政體係的分離。

現在大明的官場就沒有這個條例,“以文禦武”把武將徹底踩到了泥裏麵。

文官集團的利益可不是和國家的利益一致的,他們掌握著軍饒升遷,掌握著軍饒刑法,這對軍人來並沒有什麼好處。

這種權力會被濫用,同時也會讓軍人對文官集團更加的俯首帖耳。在這樣的政治生態下,文官貪汙了,武官也不敢,因為承受不起。

可是如果把這兩項權利剝離出來,那麼就會大大的削弱文官集團對武將的控製力。

把這兩項權力轉移到參謀處,也就是轉移到了皇帝的手裏麵。

軍法處,行軍法,參謀處卻不涉及地方事務,但是能夠像內閣一樣調遣地方官府,實現雙重管轄。

軍方不再接受地方官府的管轄,而是直屬於參謀處;參謀處隻對皇帝負責,可以大大的加強了皇帝的權力。

所以設立軍法處這個衙門勢在必校

至於負責人,朱由校早就選定了陳四海,現在和他,也不過是通知他一聲罷了。

見到陳四海答應了,朱由校便笑著道:“事情還沒有對外公布,所以你不要到處去炫耀。”

“陛下放心,臣不是那種人。”陳四海連忙道。

聽了這話之後,朱由校就笑了,道:“朕就是隨意的,你不用在意。”

陳四海滿頭的冷汗。

您是隨意了,可是誰敢不在意呀?

“行了,你去吧,”著,朱由校擺了擺手,示意陳四海退下。

陳四海也沒有再什麼,隻是躬身道:“那臣告退。”

完這句話之後,陳四海便轉身向外麵走了出去。

等到陳四海走了之後,朱由校輕輕的舒了一口氣。

這麼久了,自己終於把朝政理出了一個頭緒,一團亂麻似的關係也終於擺到了一個合理的地步,暫時可以不用大動幹戈了。

內閣之中,幾個人相互製約,暫時平穩。

錦衣衛和東廠的權利也沒有被削弱。通政司和軍法處都要用錦衣衛;至於東廠,以後可以給他們轉換一下工作方向。

新軍編練的也差不多了,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暫時還算夠用。

至於錢財上麵,內務府那邊已經有收益了,年前一直在做準備,年後就開始在全國鋪開渠道了。勳貴們的莊田納稅,暫時能讓自己緩一口氣。

在思想方麵,皇家書院也準備的差不多了,趁著這一次科舉正好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