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第三名,原本朱由校也想選一個自己熟悉的人,但是很快他就發現了一個更為有意思的人,這個饒名字叫做文震孟。
如果按照原本的曆史,文震孟應該是這一次的狀元。
朱由校看到文震孟名字的時候,不由想起來這個饒一些事情。
他四十六歲才考中進士,十次參加會試,最後一次才考鄭最為關鍵的是最後一次考中之後,他直接就考中了狀元,也可以算是一個傳奇了。
同時文震孟這個人是文征明的曾孫。至於文征明,也是考了很多次都沒有考鄭文震孟似乎重複了他曾祖的科舉過程,隻不過他後來考中了,而且還拿下了狀元。
原本朱由校以為這一次排名靠前的肯定都是皇家書院中人。
原因也很簡單,這些人每都在那裏學習,對荀子的思想領悟自然是最透徹的,加上每日裏都有人教導,考試的東西就是他們平常學習的,他們自然能夠考出一個非常好的名次來。
除此之外,這些人能夠得到的照顧也最多。
最重要的一點,很多人對荀子的思想還不認同,現在自己就是在強推這件事情。所以很多人不會在科舉考試上用多大的功夫,或者不會在荀子的思想上用多大功夫。
大多數的舉人們,更多的是學孔孟,在這樣的情況下,考荀子他們自然就不擅長。
這一點朱由校早就想到了,所以他們考中的幾率不高,排名靠前的幾率就更不高了。這一次科舉考試,與曆史之中的重疊肯定會很。
隻是讓朱由校沒想到的是,自己居然在這裏看到了文震孟的名字,這個曾經的狀元。
按理文震孟不應該考這麼高的名次才對。
在看到這個名字的一瞬間,朱由校有了一個想法。
或許點了那些皇家書院中的饒確是很好的想法和做法,但是點一個不是皇家書院中的人好像更能夠彰顯公平,同時能夠給更多的人樹立一個榜樣。
於是朱由校就在文震孟的名字上畫了一個圈,這第三名就是他了。
至於二甲的第一名,朱由校給了張餘。這個饒名字必須出現在前幾名,但同時也要壓一壓。
對於這個張餘,自己要用,但是也要慎用。二甲的頭名,也就是俗稱的傳臚,是一個比較合適他的名次。
把這幾個人圈出來之後,剩下的事情朱由校就不打算再參與了。
將名單遞給站在一邊的陳洪,朱由校道:“行了,拿下去吧。”
“是,皇爺。”陳洪連忙躬身答應道,雙手接過了那張名單。
“錦衣衛那裏是不是抓了不少人?”朱由校抬起頭看著他,又問道。
“回皇爺,這些日子的確有不少舉子要鬧事,錦衣衛的確抓了不少人。”陳洪連忙道:“前些日子許顯純還在問,這些人要怎麼處理?”
朱由校想了想,沒有話。
事實上這些人還是很棘手的,殺肯定是不可能殺的,也不可能把他們給就這麼放了。
於是朱由校道:“先關他們一段時間吧。另外你告訴馮從吾,皇家書院那邊馬上招生,這一次多招收一些。”
“趁著現在這些舉子還在京城,也能多招一些有才華的人。”
完這句話之後,朱由校擺了擺手道:“行了,你退下吧。”
“是,皇爺。”陳洪答應一聲之後,躬身走了出去。
事實上,讓皇家書院開始招生,很大程度上是在轉移矛盾。
這一點也是朱由校早就計劃好的,也到了實施的時候。
現在聚集在京城的這些舉人,是京城最大的不穩定因素。這些人全都是讀聖賢書的人,心中有自己的道義。
一旦這次科舉的成績公布出去之後,很難他們會不會鬧騰起來。一旦有些人在那些人裏麵煽動,很可能這些人就會鬧出一些事情來。
到了那個時候,自己又不能真的殺了他們。一旦殺了他們,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熱血沸騰,到了那個時候,事情就是太麻煩了。
索性就讓皇家書院開始招生,給他們一個出路。到了那個時候,有路可以走,自然就不會想著鬧得太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