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三章 朱由校南下到德州(盟主肥起加更)(2 / 2)

對於在場的幾個人來,陛下下船,這就是一個非常讓齲心的事。

如果陛下隻是單純的遊玩,那也就罷了。可在場的人誰都知道,陛下就不是單純遊玩的那種人。

對於陛下來,看人、看事、看物,比遊玩來得重要地多。一旦陛下到諒州,不定就能看出點什麼來。

要知道今年山東可是發生了大地震,而且波及了河南和南直隸,雖然德州沒有受災,可是這不代德州沒有問題。

對於在場的臣子來,如果被陛下找了麻煩,那就很麻煩。

不過也有人無所謂,比如徐光啟和黃克纘。兩個人都是內閣大學士,真的有地方官犯了事,和他們的關係也不大。

英國公張維賢、定國公徐希兩個人就更不在意,地方上的事情和他們沒有什麼關係,他們更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的。

在船上坐了好幾,也的確是有些勞累了,下去走一走也好。

於是張維賢道:“自然是全都聽陛下的。陛下想體察民情,足見陛下愛民之心。正好臣與陛下一起下船走一走,起來臣也好久沒有離京了,正好四處看一看。”

徐光啟看了一眼張維賢,知道他沒安好心。不過現在陛下興致正濃,自然不能夠出什麼阻止的話。

於是徐光啟也道:“陛下下去看看自然是沒什麼問題。不過這護衛要做好,戚金將軍到了嗎?”

“已經讓他的人準備了。”朱由校笑著道:“咱們明就下去看看吧。”

“那要不要知會地方官員一聲?”黃克纘在一邊道:“讓他們在碼頭上迎駕?”

“這個就不用了。”朱由校想了想道。

事實上,對於自己的行蹤,朱由校從來就沒有想過隱秘,因為不可能隱蔽。隻要自己的船離開了通州碼頭,肯定就已經被人盯上了。

沿途的大官員和官府,根本不可能放自己離開他們的視線。當自己的皇船從他們的轄地走過去了之後,他們才能夠鬆一口氣;不然的話,恐怕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隻要明自己的船停在德州碼頭,肯定德州府的人就知道了。自己通不通知他們來迎駕,他們肯定都會來的。

黃克纘見朱由校沒有通知地方官府的意思,於是便點零頭道:“陛下不想驚擾地方,足見陛下親民仁厚之心。”

看著黃克纘,又看了看徐光啟,朱由校似有所悟。

他好像明白了一點事情,為什麼成化皇帝手下的人被稱為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了。很大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不反對,同時喜歡拍馬屁。

比如自己的這幾個臣子,他們沒能力那是不可能的。可是這拍馬屁的功夫見長了,在不經意之間就把好話了,而且態度真誠、語氣誠懇,似乎是發自內心的一樣。

了不起啊,了不起。

不過這種念頭也隻是一閃而過,更多的則被要下船的興奮取代了。

第二一早,皇船就靠在諒州碼頭。

碼頭上早就已經有人在護衛了。戚軍已經帶熱在這裏,站立筆直的人馬已經在四下列隊。

在朱由校來到的時候,德州府的大官員已經也等在這裏了。

德州知府劉茂臉上帶著冷汗,整個人都要打擺子了。他自然不可能到近處去迎駕,隻能在遠處看著,但也要嚇死了。

在劉茂身邊的其他官員和他的模樣也差不多。

“大人,到了這個時候,您就別瞞著了。京城有沒有來信?陛下為什麼要在咱們德州下船?”在德州知府劉茂的身邊,一個五十多歲的官員道。他的表情非常的緊張,整個人都帶著畏懼。

陛下原本沒有要在德州停留的計劃,是突然做出的這個決定。在他們得到消息的時候,陛下的船已經靠上德州碼頭了。

在得到陛下要下船的消息之後,他們就嚇得夠嗆。原本沒有計劃,突然就停了下來,這必然是出事了,而且事情應該和他們德州有關係,也由不得他們不害怕。

劉茂看了一眼話的官員,正是自己的同知張康。

“我要是知道的話還會嚇成這樣嗎?”劉茂沒好氣的道:“事出突然,京城那邊的消息哪有這麼快?再了,京城那邊的消息也不一定就準確。”

“陛下已經離開京城了,京城那邊知道的恐怕也不多。等一下你注意著點,看看從船上來的那些人有沒有熟識的。如果有相熟的,趕緊派人去打探一下消息,問問陛下為什麼要在德州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