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這句話,朱由校放下了手中的毛筆,臉上露出了莫名其妙的表情。
聽了這話之後,陳洪連忙說道:“皇爺放心,奴婢這就去辦。”
等到陳洪走了之後,朱由校冷笑了一聲。
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朱由校給的賞賜,隻是為了展現一下皇帝的大度,展現一下皇帝的好心腸。
畢竟都是一家人,大家都是親戚,他身為皇帝總不能看著自己的親戚日子過不下去吧?
給你換房子那會壞了朝廷規矩,不是一個皇帝應該做的事情,所以不能給你換。
但是也不能夠看你困難、沒飯吃,所以就賞賜你一點皇帝的私房錢,讓你好好的過日子。
如此做法,既兼顧了法理,又兼顧了人情,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看起來就像是一段佳話,可背後卻沒那麼簡單。
如果有人彈劾武清侯李高說他們家多麼多麼有錢、多麼多麼富有,那麼武清侯李高是什麼?
這就是欺君之罪,你這就是在欺騙皇上,你意欲何為?
而在朱由校看來,大明朝的這些文官們抓這種漏洞和把柄根本就不成問題,而且罪名肯定會往大了說。
誰的嗓門大,誰就有威信,這次肯定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就等著看熱鬧就行了,看看他們究竟能夠搞出點什麼事情來。
果然,不出朱由校的所料,陳洪去宣讀了聖旨,聖旨也被送到了武清侯府。
一時之間,輿論嘩然。
人們一邊在說皇帝有仁慈之心,是一個好皇帝;另一邊則是大罵武清侯,你們家有多少田產?你們家有多少買賣?你們家有多少錢?居然還敢到陛下那裏哭窮?
如果是平常也就罷了,現在這個時候去跑去哭窮,還讓陛下給你賞賜?
那錢可都是給我們蓋房子的!你武清侯簡直太過分,絕對不能放過!
陛下如此仁德,你居然還欺騙陛下?!
於是,彈劾武清侯的題本紛紛飛進了朝廷。這次的輿論全都倒向了朱由校,針對的都是武清侯欺君之罪、罪不可赦。
當然了,這個罪名喊出來之後,彈劾的人自個兒都沒當真。原因也很簡單,平常大家彈劾的時候也這麼喊,而且喊得更激烈,甚至某某心存不軌這樣的話也經常說一說。隻不過也就是說一說,沒人當真。這一次喊一喊也隻是表達一下忠心。
可是讓誰都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題本送到皇宮裏麵之後,陛下震怒,一下子就氣得不行了。
據傳言說,陛下感歎自個兒這麼多年的心,終究是錯付了。
這一下子,就把事情推上了風口浪尖。
陛下被氣病了,直接就躲在皇宮裏麵不出來了,同時責成吏部、戶部、大理寺一起查這個案子,看看武清侯李高是不是在欺君,
事實上,卻是天太冷了,朱由校不想早起,正好借著這個理由躲在後宮每天陪著張皇後和兒子。
有時候厭煩小娃娃的啼哭聲就去找袁妃和田妃,暖玉在懷,不思蜀也。
皇後的白胖兒子都已經生了,這兩人的肚子還沒有反應,這樣不太好。等朱由校努努力,讓她們兩個也懷孕,不管是誰,先生個女兒湊一雙。
至於外麵的吵吵鬧鬧,朱由校就準備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等到事情鬧到一定程度,再出麵收拾一下爛攤子。
反正這一次絕對不能輕易放過武清侯,這是殺雞儆猴用的非常很好的一隻雞。
他送上門來,就正好收拾一下。反正比起勳貴,勳戚要好揉捏的多。他們起家不是靠軍功,在京城裏也沒有什麼人脈,而是因為女兒做了皇後。這麼傳下來,都不知道是幾門以外的親戚了。
拿李家來說好了,他們是隆慶皇帝的皇後,之後是萬曆、泰昌,到朱由校這裏已經第四代了,這都快出五服了。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雖然大明不太推崇這個,不代表朱由校不可以這麼幹。
朱由校沒有什麼愧疚心理,這些勳戚整日吃喝玩樂,沒有絲毫利國利民之舉,收拾了也不心疼。
在這樣的情況下,武清侯府自然就是山雨欲來、名聲大跌。
皇帝不信任,文官猛踩一腳。
所有人都知道,武清侯府這一次完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同時,也有人在擔心,陛下的身體沒事吧?
畢竟還是太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