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三章 區區一個範永鬥的範家(1 / 2)

入城之後,朱由校很快就找了地方住下。

這裏其實早已被陳洪安排好了,這地方的人基本上都是自己人。

簡單的休息了一下之後,朱由校把人找來了。

看著眼前的中年男人,朱由校上下打量了他一番。

這是一個典型的北方漢子,身材高大,麵色黝黑,整個人看著一副憨實的模樣。誰要相信他為人也像長相一樣憨實,那就要被他騙得體無完膚。

這個人,朱由校對他的了解基本上是從陳洪那裏聽的。

這人本是北方的一個馬販子,這些年走南闖北的也是做了不少生意,靠著這副憨實的樣貌欺騙了不少人。隻不過現在北方的生意越來越難做,商人壟斷越來越嚴重,他這種商人自然就很難活下去。

在一次生意失敗之後,算得上是走投無路,結果他就被錦衣衛收了,成了錦衣衛在北方的一個探子,幫錦衣衛做生意。這一次也算是得到了重用。

“張成,”朱由校看著他緩緩地道:“你在張家口這個地方多久了?”

“回公子,十幾年了。”張成恭敬的道。

點了點頭,朱由校道:“那就這裏的走私吧。據很多做大生意的人都有自己的門道,我很想知道這裏麵的門道。”

聞言,張成連忙道:“是門道,其實也很簡單。穿了,不值一提,無非就是官商勾結走私罷了。”

張成看著朱由校道:“草原上缺什麼就賣什麼,做生意永遠都是這樣,缺的東西才是值錢的東西。”

朱由校點了點頭,笑著道:“的有道理,那就來聽聽。”

“是,陛下。”張成連忙點頭道:“大明與草原的貿易其實一直以來都是這麼回事,草原上缺的東西,無非就是絲綢、茶葉、瓷器、鐵器。有的東西朝廷允許***如茶葉、瓷器;有的東西就不允許,比如鐵器、各種軍械。抓住了要砍頭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越是禁運什麼,什麼就越賺錢。鐵器就是貿易的大頭。”

朱由校點了點頭。

走私軍火,不要在這個時代,在後世,那都是大生意。

張成見朱由校感興趣的樣子,心裏麵也鬆了一口氣。

陛下感興趣就好,這些東西如果陛下不感興趣,那才是真的糟糕了。

張成繼續道:“鐵器是草原最感興趣的,也是交易價格最高的。其中有兩個買**較關鍵,一個是軍械,另外一個就是鐵錠。”

“鐵錠的價格相對來要低一些,畢竟草原上的人買回去之後,還要自己鍛造。隻不過他們的水平有限,所以他們更想要的是鍛造完成的軍械。”

“軍械的貿易一直以來都是諱莫如深的事情,不過有些東西時間長了大家也都知道,誰要瞞是肯定瞞不住的。基本上都是官商勾結,甚至邊軍裏麵也有人。那些軍官們從裏麵拿了很豐厚的回報,基本上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規模。”

“因為鐵礦賺錢,很多商人從走私發家,最後反而侵入了正常的交易。這些人有本錢,有和官方勾結的背景,一般的商家也很難和他們競爭。在張家口這個地方,有自己運轉的規矩,通常情況下了算的都是晉商。”

“這些晉商手裏麵有鐵礦,敢拚也敢幹,現在這一帶基本上都被他們壟斷了。他們以鄉黨報團,不斷的蠶食,在這裏已經沒有人能夠和他們競爭了。”

聽了這話之後,朱由校點了點頭道:“知道了,那你知道這裏麵誰是最大的賣家?

這一點對朱由校來很重要,隻要知道誰是賣家,就可以下手了。

至於查案子,朱由校根本就沒有那個耐心,身為皇帝也不需要查案子。

有些時候就要學一學太祖皇帝朱元璋,看你們不順眼就弄一個案子出來,把你們全都裹挾進去。

聽了這話之後,張成連忙道:“回公子,這張家口最大的商人,要數範家。”

朱由校倒也沒覺得意外,問道:“可是範永鬥的範家?”

“正是這個範家。”張成點頭道:“大明初年,範家就是本地的大族。這麼多年以來,範氏就在張家口做生意,曆經七代;傳至範永鬥,成為張家口地區對滿蒙貿易的漢族大富商,人稱其“賈於邊城,以信義著”。”

“在本地的勢力很大,威望也很高,是一個非常非常有名的人物。隻要出去打聽一下,沒有人不知道範家,可以非常非常的有名;與本地的官員和軍官也多有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