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五章 朕要發動統一戰爭!(1 / 2)

仔細聽熊廷弼把話說完,朱由校的心裏麵也有了底氣,同時也有一些慶幸。

幸虧自己沒有因為一點點勝利就亂來,不然的話,現在的事情就會變得很糟糕。顯然在遼東這片土地上,很多事情和想象中的不一樣。

很多人覺得這裏的百姓或許會抗拒建奴,畢竟這些百姓是大明的人。

事實並不是這樣,這裏的百姓相互交雜的非常深,很多時候你分不清他是什麼人。即便能夠分得清,環境如此惡劣之下,大家抱團取暖,很多時候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惡劣的自然環境、官府不斷的貪汙、薄弱的地緣政,使得這裏的百姓對大明對國家的態度並沒有那麼好。

保持自己的獨立性、能夠活下去,這才是他們想要的東西。至於說誰來統治,倒沒那麼重要。

建奴學的不是蒙元,而是把另外一套東西運用得非常的熟練,那就是如何收買人心。

建奴在收買人心這一方麵做得非常的好,所以大明遼東的統治基礎並不牢靠。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明穩紮穩打才是關鍵。

改善百姓的生活環境、澄清遼東的官員、給底層軍戶好處,這樣才能夠安穩住遼東。至於說如何改變,或者說如何改革,那這裏麵的學問就多了去了。

暫時朱由校沒有這個打算,大明的破船還有三千釘,縫縫補補的還能夠再向前走走。如果這個時候把船砸了,想要建一個新的船,很可能就沒辦法再向前走。

所以要先維持,等到風平浪靜的時候再把船砸了,再換船。

“任重道遠啊!”朱由校看著熊廷弼緩緩地說道:“愛卿有這個意識很好。很多到這裏做官的人就是因為沒有這個意識,總覺得自己能夠高高在上。”

說這句話的時候,朱由校真的非常有感觸。

因為大明後來國用不足,說白了就是朝廷沒有錢了,那個時候的官員們也會想辦法開源節流,隻不過辦法比較奇葩罷了。

比如取消驛站、讓人下崗,這樣就可以省一筆費用。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加征賦稅。

所謂加征賦稅,有的時候是提升賦稅的額度,比如讓百姓多教一點;更多的則是今年把明年的收了,最多的時候甚至收到了十幾二十年之後。

然後他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讓百姓再苦幾年,熬過去就好了。”

結果卻是利用這樣的政策,官員們橫征暴斂、地方士紳玩命地侵吞土地,使得很多百姓沒有了土地、流離失所,遍地流民。

這就是為什麼明朝末年會有那麼多流民的原因。除了天災之外,更多的就是人禍。

熊廷弼能夠認識到這一點,真的很難得。對於自己選定的這個人,朱由校更滿意了。

原本朱由校還覺得原本的曆史上有人說熊廷弼粗魯、說他暴躁,心裏麵還有點擔心。可是這次見到熊廷弼之後,聽了他的話,朱由校可以肯定熊廷弼是一個有才華的人。

遼東的百姓不穩,執政基礎也不穩定,很甚至很多將領想的是不跟大明幹,而是可以跟建奴幹,誰給的好處多就可以跟誰幹。

在這樣的思想之下,根本沒法打仗。這也是熊廷弼堅持守的原因,因為守還有的搞,要是打的話就沒得搞了。

熊廷弼聽了朱由校的話,心裏麵頓時就鬆了一口氣。

他說的這些話其實詳細說起來有一些離經叛道,如果這要是傳出去的話,甚至可以說是大逆不道。

在到山海關之前,熊廷弼曾經想過這件事情,這件事情要不要和陛下說?陛下聽了之後會不會不高興?

他想了一路,也糾結了一路。如果陛下不高興,說不定他老熊就會被處置,在遼東所做的一切就都完蛋了。

可是見到朱由校之後,熊廷弼還是沒忍住。

陛下待他很真誠,還和他一起吃飯喝酒,這種待遇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麵對這樣的帝王,熊廷弼覺得就沒有什麼必要有私心。如果不說,後果就很嚴重。所以熊廷弼就把這些話全都說完了。

結果也是好的,陛下沒讓他老熊失望。

看著熊廷弼,朱由校說道:“你說的這些朕都知道了,回去好好幹吧,朕會支持你的。日子還長,也不用太著急,這不是一日之功,朕不是急功近利的人。”

“是,陛下。”熊廷弼連忙站起身子,躬身說道:“有了陛下的支持,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

如果有人鬧騰,熊廷弼也可以下手處置。至於京城那邊,如果有人看他不順眼,有陛下在,他們也怎麼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