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朱由校的設想,熊廷弼臉上的表情反而嚴肅了起來。
這個設想不能說不好,但是也不能說哪裏好。熊廷弼還是有一些擔心。
於是熊廷弼說道:“陛下,如果他們做大了反而不妙。”
“做大?”朱由校笑著說道:“這個朕倒是不擔心。”
這倒不是安慰熊廷弼,朱由校是真的不擔心。原因也很簡單,中原能夠碾壓草原的部落,實際上就是因為武器裝備的原因,說白了就是科技的原因。
在唐朝以前,中原王朝用的鐵劍、使用盔甲,那都不是草原能比的。草原沒有這個生產的實力,也沒有這個生產的能力。
一直到了唐朝以後,草原民族南侵,讓他們學會了很多的東西,結果就導致了這種科技上的代差被抹平了。
等到了宋朝以後,北方被遼人占據,草原的科技自然就更加地發展了起來,一直到蒙古就達到了巔峰,使得雙方沒有了科技上的代差。
個人勇武成了戰場上的關鍵,在這樣的情況下,草原部落的全部威力都被發展了出來,使得中原王朝一直被壓製,不再像漢唐之時那個樣子能夠一漢當五胡。
當然了,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比如說理學的自我閹割等等,這些東西朱由校都考慮過。
但是在朱由校看來,硬實力還是很重要的。所以朱由校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他就是要拉開科技上的代差。
這個代差在哪裏?
當然就是在火器上。
自己的部隊建立出來,拉出去打仗,除非遇到一戰之前水平的不同,否則絕對沒有什麼問題,絕對能打得贏。
即便他們抱團了又怎麼樣?還不是會被自己碾壓式地消滅掉?
根本就沒有什麼其他的意外。隻要想打,就能把他們打得一個哭爹喊娘。
草原想追上來基本上就不可能,火器的科技含量太高了,不是想追就能夠追上來的。
從人才的培養到資金的投入等等的各個方麵,草原部族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基礎,想要達到一樣的水平根本不可能。
或許建奴能夠造出火炮,甚至是紅衣大炮,但其他方麵肯定不行。
一個完整的工業體係,可不是誰都能夠玩得轉。所以朱由校不擔心他們壯大,反而擔心他們不壯大。
等到他們壯大起來之後,自己去反而可以輕而易舉的滅了他們。從武力脅迫到經濟壟斷,這種操作在後世根本不稀奇。
朱由校看著熊廷弼說道:“他們在壯大,咱們也在壯大,難道你沒信心嗎?”
這話其實就是心靈雞湯一樣的話,一點實際意義都沒有。隻不過這樣的話說出來之後,你作為臣子,自然不好意思說自己不行。
熊廷弼連忙躬身說道:“是,陛下。臣有信心!”
“這樣就好。”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道。
等到自己展開了羊毛計劃,後麵的事情就更好辦了。拉攏、挑撥、分化紅教黃教的矛盾,如果要是真想把這塊地方弄了,辦法實在是太多了。
隻不過不能亂,要把他們收過來,否則朱由校早就會用各種辦法來挑撥了。
至於說羊毛計劃,蒙古人的羊不能用來紡線,因為他們的羊毛粗壯,纖維也粗,沒有辦法用來紡線。最好的紡線羊是綿羊,但是這裏沒有。
不過朱由校也知道,在華夏這片土地上有兩種羊是可以的,一種是生活在遼東的山羊,在後世的黑龍江吉林一帶。
這種羊的毛柔軟,質地非常好,比綿羊還要好,梳下來的羊絨價格非常非常的高。
一方麵可以推廣遼東山羊的養殖,另外一方麵也可以使用混合材料,比如羊毛和棉混編、和麻混編,總之會有辦法。
另外一種羊是生活在青海的山羊,毛色柔軟,質地輕盈,也是非常非常好的羊毛。隻不過現在在這邊用不上,這個到以後再說。
看著熊廷弼,朱由校笑著說道:“那這件事情就做吧,盡快把事情辦好。”
“陛下放心,臣知道怎麼做。”熊廷弼連忙答應道。
“那就去吧。”朱由校笑著說道。
雖然表麵上看大明給蒙古人不少好處,可實際上自己要什麼,朱由校心裏麵很清楚。
現在沒必要和蒙古這些人在北方死磕,草原這個地方就是一個戰爭的泥沼,一旦陷進去,會消耗大量的國力,得到的東西太少,根本就得不償失。
自己需要集中精力辦大事,向南向南,一直向南。
接下來的幾十年,草原和遼東的日子都不會好過。小冰川期馬上就要來了,他們都會向長城聚攏。所以用一個辦法安穩住他們,製衡他們,這樣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