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安排,也是黃台吉無奈至極、沒有辦法之下的辦法。
黃台吉實在是人手不夠,沒辦法抽調出更多的人手。不然他真想兩線出擊幹一下子,直接把大明弄死。
事實上,如果蒙古人們叛變,黃台吉把這些傻不愣登的蒙古人一起帶上,這人手就夠了。
可是現在的情況卻是指望不上蒙古了,這些蒙古人不來幹黃台吉一下,都已經是好事了。
黃台吉之所以派人去鐵嶺清河一線,為的就是提防蒙古,誰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在後麵打悶棍?
大明和蒙古部族聯盟,肯定不是光讓蒙古部族他們作壁上觀。
黃台吉不想丟了鐵嶺和清河一線,隻能夠派人去防守,想辦法把城池守住,否則就麻煩了。
等到黃台吉在東線打贏了,西線被明軍占了,再想攻下來可就難了。所以西線不能丟,東線也要打贏。
而現在黃台吉的情況他自個兒清楚,之所以要連接蒙古,就是因為他的女真人手不夠。畢竟僅僅不到八萬人的家底,抽調出五萬人馬就不是什麼小數目。
事實上,現在的建奴實力也就那麼回事。在原先的曆史上,也要等到他們拿下蒙古、兼並內喀爾喀、建立蒙古八旗,又建立了漢軍八旗,那個時候實力才真正膨脹起來。
現在依靠建奴他們自己,雖然有八個旗,可是也僅僅是四萬多人而已。在這樣的情況下,黃台吉不可能抽掉太多的人馬
東線的三萬人已經是六個旗了,再多就真的沒有了。而且西線還要放兩個旗,現實情況就是如此,也隻能這樣安排了。
代善看著黃台吉,麵色平靜的點了點頭說道:“那就按照大汗說的辦。”
於是建奴這邊也開始積極地調動了起來。
無數的人馬開始彙集,戰前的氣氛也瞬間被調動了起來。
所有人都知道這一次又要到了決戰的時候!
生死存亡的大決戰!
努爾哈赤剛剛死,雖然上下不一心,還有很多矛盾。可是在這個時候,沒有人敢鬧事。
雙方人馬開赴戰場,戰爭一觸即發。
而在另一方的草原上。
內喀爾喀和科爾沁也得到了消息,大明已經兵分兩路,一路直取清河和鐵嶺一線,另外一路則是進攻建州三衛。
蒙古部族雖然想插一手,但是有心無力。
奧巴台吉看著麵前的卓禮克圖,臉色有些擔憂的直接說道:“明軍那邊的戰果不一定怎麼樣,我們不能夠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他們身上。如果他們打敗了,我們就麻煩了。”
這件事情也是卓禮克圖擔心的,畢竟明軍的戰鬥力他們也都知道。這麼多年了,明軍麵對建奴就沒怎麼打過勝仗。
如果不是努爾哈赤死了,說起來他們這些蒙古部族還真的不一定敢和明軍合作。畢竟那可真的是一個凶名赫赫的人,相比較起來明軍可就差多了。
但是現在努爾哈赤死了,草原部族也就翻身了。
卓禮克圖看著奧巴台吉,帶著些寬慰又帶著些勸誡的口吻說道:“這次是個機會,如果錯過了這個機會,下一次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明軍如果戰敗,黃台吉肯定會轉頭收拾我們,到時候就不是結盟那麼簡單了。”
當年草原部族最憋屈,自己家的頭領被人家抓了,逼得他們不能不低頭。現在有了翻身的機會,雖然風險很大,但也一定要幹一把。所以卓立克圖的態度很堅決。
事實上,這也與努爾哈赤展現出來的野心有關係。
這個家夥一直想兼並科爾沁,原本還是說聯盟,大家一起進攻明朝;可是後來就開始威脅科爾沁,讓大家一起進攻蒙林丹汗。
如果全都聽努爾哈赤的,那和被他兼並收編了有什麼區別?
自己這些草原人連林丹汗都不臣服,何況他努爾哈赤?
在原本的曆史上,卓禮克圖就和黃台吉翻臉了,隻不過沒打過黃台吉。林丹汗在一邊冷眼旁觀。
內喀爾喀五部被覆滅後,逃亡到林丹汗那裏的部族直接就被殺了,首領被兼並了。這也是為什麼林丹汗不得人心的原因。
現在大家都看不上林丹汗,所以也沒人指望他。他們寧可相信努爾哈赤和大明朝,也沒人相信林丹汗。
卓禮克圖這次的信心很足,他看著奧巴台吉,頗有些雄心的說道:“不管其他的,咱們先把朵顏三衛吞了。大明在那邊跟黃台吉開戰,他們自顧不暇,根本沒有辦法來管我們。”
“不管大明能不能打得贏,我們先把好處拿到手。隻要吞掉了朵顏三衛。我們實力就能夠壯大起來。到時候聯合在一起,我們也就不畏懼黃台吉了。”
奧巴台吉聞言,微微思考了下,讚同的點了點頭。
奧巴台吉心裏更明白,誰都靠不住。黃台吉靠不住,大明也靠不住,雙方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翻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