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達造反了,這個曾經的西川大將,這個曾經的荊州大將,這個曾經的曹丕麾下大將,然後再再再一次的造反了。
這一次,他是造的曹叡的反!
實話,孟獲在上庸郡造反,這件事真的讓曹叡很難看!
曹叡是一個驕傲的人,他一直覺得自己能夠成為這曹魏的皇帝,是因為自己的實力,司馬懿等人也不過就是他的勢力罷了!
哪怕現在他們的這些勢力,有些猖狂,有些不把他放在眼裏,不過他也是依舊這般認為!
可是孟達的反叛真的是讓他徹底的憤怒了起來,徹徹底底的將曹叡激怒了!
他曹叡一直覺得自己,好歹也是一個皇帝,就算不能超宗越祖,好歹也要和先帝齊平才是,看看先帝在的時候,總共不過就七年的時間,最後還落了個慘淡收場。
本來曹叡覺得這般本事也就是他那父皇曹丕的極致了,可是現在這麼一看,似乎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他的父皇當初還隻是魏王的時候,就在一年的時間裏,給自己打下了結結實實的基礎。
延康元年正月,曹叡當時應該稱之為父王的曹丕就接過了權利,接過了魏王的王位,開始了他的從政生涯。
延康元年二月,任命賈詡為太尉,華歆為相國,王朗為禦史大夫。
已卯,任命夏侯惇為大將軍。同時,異族之中的濊貊、扶餘單於、焉耆、於闐王皆各遣使奉獻。
五月,冊封投降的山賊鄭甘、王照為列侯,又命蘇則督軍平定武威、酒泉和張掖的叛亂。
與此同時,在延康元年七月的時候,江東的那位反複無常的江東之主孫權就遣使奉獻了。
同月,曹丕命夏侯尚、徐晃與蜀將孟達裏應外合,收複上庸三郡,完成了第一次對內的進攻大勝。
同時在益州與雍涼之地都十分著名的武都氐王楊仆率種人內附,居漢陽郡。
甲午之時,曹丕再次帶著軍隊駐紮在譙,在邑東以酒食慰勞六軍和譙郡父老。
延康元年十月初一,癸卯日,魏王曹丕下詔收斂、祭奠陣亡將士。
等到十三日的時候,漢帝劉協正式禪讓帝位,曹丕三次上書辭讓之後,終於在二十九日的時候,曹丕登受禪台稱帝,改元黃初,改雒陽為洛陽,大赦下。
從延康元年正月開始,到延康元年十一月底,一共滿打滿算是一個月的時間。
他的父王曹丕就變成了父皇曹丕,這個過程之中,他的那位父皇沒有弄出任何動蕩來,漢室到大魏,基本上被平穩度過了,如果非要有什麼動蕩的話,他的那個叔叔和蘇則先生給漢室哭了個喪,僅此而已。
在這十一個月的時間裏,濊貊、扶餘單於、焉耆、於闐王最先宣布臣服,涼州的叛亂初步平定,江東孫權派遣使臣前來稱臣,夏侯尚叔父直接和老將軍徐晃拿下了屬於蜀漢的上庸。
武都的氐王楊仆直接宣布帶著大軍前來投靠,最後漢帝順順利利的禪讓。
在當初的曹叡眼中,曹丕做到的這一切,仿佛就是在一步步的接手而已,曹叡不知道曹丕付出了多少,他隻覺得,那些異族都是被自己的那位英明神武的祖父打怕了,江東也被打怕了。
而且在曹叡記事兒開始,一曹家諸多的孩子。
曹昂英年早逝,可惜了。
曹植文采驚動地,被稱之為下翹楚一般。
曹彰勇武非凡,一條方畫戟,一匹塞外寶駒,便是當初的那些曹氏夏侯氏的第一代重臣名將,都不敢有絲毫的輕視。
曹衝聰慧異常,雖然隻是妾室所生,但是下第一神童之名,幾乎算是被板上釘釘了,這般才學著實驚人。
但是到了自己的父皇那裏,曹丕,曹子桓嘛,劍術不錯!
若非是因為他曹子桓乃是魏王的兒子,那些劍術名家怎麼會一一落敗,也就是自己的父親這般的沾沾自喜。
所以,曹叡很是看不起自己的父親,親自征伐了三次江東,最後的結果,不過如此罷了。
他覺得自己上位了,他就一定能夠做的別曹丕更好,他一定能夠超過自己的父親,或許趕不上自己的太祖,但是他一定要成為比自己的父親更加厲害的人物!
至少,比他更加厲害的皇帝!
所以他也選擇了和他的父皇一樣的前期,尊太後為太皇太後,皇後為皇太後,追諡其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後,封其弟曹蕤為陽平王。
曹丕當初先是大封功臣,而曹叡則是沒有,他是先封了內宮之人,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後麵就是封賞臣子了,當然,還有就是等著各個異族的首領還有那江東之人前來恭賀自己。
但是,他卻是沒有等到那些人的迎合。
五月中的時候,他接替了他的父皇曹丕,等到了八月,孫權進攻江夏的消息就開始了,也就是,江東知道了這件事就開始了動手,孫權啊一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他就直接開始了準備和進攻!
這就是當初在他父皇在位的時候,被打的俯首稱臣的江東,對他竟然這般的不恭敬。
也幸虧江夏的文聘是一名老將了,建安十三年的時候,他跟隨荊州那位刺史投降了曹氏。
當初荊州老刺史劉表死後,其子劉琮繼位。
當時曹叡的祖父曹操起兵南征荊州,劉琮與眾官商議,決定舉荊州之地投降曹操,又喚文聘一起歸降。
可是當初的文聘卻是:“聘不能保全本州土地,如此失職,隻應待罰而已。”
直到曹叡的祖父曹操接收荊漢後,文聘才往見曹操,曹操問道:“為甚麼來得這般遲呢?”文聘便答:“之前我不能輔弼劉荊州一起侍奉國家。
如今荊州雖然失去了,但我卻常希望能據守漢川,保全土境,這樣我才生不負於孤弱,死亦無愧於地下,然而現在所設想的不能實現,還到了如今這個地步。
聘的心裏實在悲痛慚愧,沒有麵目早來進見明公而已。”
罷文聘還唏噓飲泣。便是曹叡的那位祖父曹操都為之愴然,道:“仲業,你真是一個忠臣啊。”
於是以厚禮招待文聘。又以軍隊授予文聘,令他與曹純往長阪坡追討劉備。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赤壁之戰,太祖戰敗,但仍掌握荊州部分城池,而江夏因與東吳接壤,民心不安,曹操任文聘為江夏太守,控製北兵,委以邊防重任,賜爵關內侯。
在劉備離開南郡而率軍入蜀後,襄陽的樂進、江夏的文聘趁著劉備入蜀而開始進擊南郡,隻不過最後失敗了,關雲長也不是浪得虛名的。
建安十八年正月的時候,樂進與關羽交戰於青泥,雙方相持一段時間後,樂進擊退想要進取的關羽。
關羽向西南方向退卻至尋口的時候,這個時候,文聘也上場了,樂進、文聘二人聯手與關羽交戰於尋口。
最後他們也算是不勝不敗,他們將關羽打了回去,這是事實,文聘因為在此戰中表現出色而被晉升為延壽亭侯、討逆將軍,不過樂進突擊的時候還被關羽給打回來了,讓他明白了一些自己的實力。
不過最後文聘還順手將關羽的戰船給燒了。
當初先帝曹丕大舉南征孫吳的時候,夏侯尚圍江陵時,使文聘引一軍別屯於沔口,止石梵,自當一隊,禦賊有功,遷後將軍,封新野侯。
也幸虧在江夏的還是這位老將,黃初七年,曹叡剛剛繼承皇位,年號都還沒有改呢,孫權就已經出現了。
八月,孫權以五萬眾攻打石陽,包圍文聘,情況急殆;但文聘堅守於城中不動,孫權屢攻不下,駐紮了二十餘日也沒有成果,唯有撤去軍馬。
這個時候,文聘才和之前敢來犒賞的治書侍禦史荀禹一起,追擊了一次江東大軍,大破吳軍而還。增邑五百戶,並前共計千九百戶!
(關於這場戰事,《魏略》有另一番記載:孫權親自帶領數萬軍來到江夏。當時正值大雨,江夏城柵多已崩壞,人民均分散在田野之間,不及回城補治防禦工程。
文聘得知孫權來到,初時不知怎辦,後來想到現在的情況隻有隱潛默守才可以令孫權因懷疑而卻步。於是文聘敕令城中人全躲將起來,不可讓孫權察見,自己則臥於府中不起。
孫權見此果然生疑,並向他的部將:“北方認為此人是忠臣,所以以此郡委托給他,如今我軍大至而他卻潛默不動,這種情形下他不是有所密圖的話,那就必然是有外救來援。”於是不敢進攻而退去。
這也就是空城計的原點了,但是這個卻是和《三國誌》記載的並不一樣。
《三國誌》:孫權以五萬眾自圍聘於石陽,甚急,聘堅守不動,權住二十餘日乃解去。聘追擊破之。增邑五百戶,並前千九百戶。
《魏略》曰:孫權嚐自將數萬眾卒至。時大雨,城柵崩壞,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補治。聘聞權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潛默可以疑之。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見,又自臥舍中不起。權果疑之,語其部黨曰:“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動,此不有密圖,必當有外救。”遂不敢攻而去。
不過雖然有所出入,但是卻可以見到文聘的將略。文聘麵對孫吳大軍,同樣是以寡敵眾的局麵,但與張遼不同的是,張遼以製險擊奇之略,折敵鋒銳以安軍心;而文聘卻采取疑兵之計,韜晦惑敵以懈其戰意。
在這種凶危的情況下,采用文聘的疑兵之計是比較安全的;張遼“折銳之策”卻非幹冒奇險不可,所以後者的成就比前者為高,名聲也響得多了。但從軍事意義的角度出發,可以看到文聘的為人是很嚴謹持重的。
而在孫權攻江夏時,朝廷知道文聘正在堅壁拒守。群臣商議欲發兵前往江夏相救,魏明帝曹叡便:“孫權向習水戰,之所以敢於下船陸攻,是想趁我方不備掩進而已。如今他的軍隊已經與文聘相持,現在攻守之勢差以倍數,孫權最後必不敢久留。”此言除了明曹叡見事之明外,亦可見曹家是如何的信任文聘。)
之後,曹叡再次曹叡封皇子曹冏為清河王,然後江東在江夏吃的虧,想要再次在襄陽找回來!
在他兒子成為清河王的時候,幾乎同時,東吳將軍諸葛瑾、張霸等又率部進犯襄陽。
江東吳國的黃武五年,孫權得知亞了他好多年的曹丕去世後,於八月出兵攻魏。命吳左將軍諸葛瑾部兵分兩路進攻襄陽,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的文聘。
幸虧最後曹叡不傻,直接將撫軍大將軍司馬懿指揮魏軍大破吳軍,斬張霸。征東大將軍曹休也在尋陽擊敗了其他東吳軍隊,吳將審德屯駐皖城,曹休將其擊破,斬殺了審德,收降了吳將韓綜、翟丹等人,這才保住了曹魏南疆的臉麵。
(《晉書·宣帝紀》:及子疾篤,帝與曹真、陳群等見於崇華殿之南堂,並受顧命輔政。詔太子曰:“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明帝即位,改封舞陽侯。及孫權圍江夏,遣其將諸葛瑾、張霸並攻襄陽,帝督諸軍討權,走之。進擊,敗瑾,斬霸,並首級千餘。遷驃騎將軍。)
當然,在江東吳國的十二月,諸葛瑾,也就是開始了升官發財,成為了吳國的驃騎將軍。
(在這裏,不得不,這就是江東要翻臉的前奏了,這一段在《三國誌》上麵的記載也是十分明確的。
《三國誌》記載:權別谘瑾曰:“近得伯言表,以為曹丕已死,毒亂之民,當望旌瓦解,而更靜然。
聞皆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時。孤以為不然。操之所行,其惟殺伐為過差,及離閑人骨肉,以為酷耳。
至於禦將,自古少有。丕之於操,萬不及也。今睿之不如丕,猶丕不如操也。其所以務崇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強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寧是興隆之漸邪!
聞任陳長文、曹子丹輩,或文人諸生,或宗室戚臣,寧能禦雄才虎將以製下乎?夫威柄不專,則其事乖錯,如昔張耳、陳餘,非不敦睦,至於秉勢,自還相賊,乃事理使然也。
又長文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頭,畏操威嚴,故竭心盡意,不敢為非耳。逮丕繼業,年已長大,承操之後,以恩情加之,用能感義。
今睿幼弱,隨人東西,此曹等輩,必當因此弄巧行態,阿黨比周,各助所附。如此之日,奸讒並起,更相陷懟,轉成嫌貳。一爾已往,群下爭利,主幼不禦,其為敗也焉得久乎?
所以知其然者,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離刺轉相蹄齧者也!強當陵弱,弱當求援,此亂亡之道也。子瑜,卿但側耳聽之,伯言常長於計校,恐此一事短也。”權稱尊號,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然後曹叡在黃初七年十月的時候,自己的親生兒子,剛剛成為清河王的曹冏病逝了。
自己的兒子什麼模樣自己不知道麼,平素裏壯的和一個牛犢子一樣,最是虎頭虎腦的讓自己喜歡,可是子啊封了清河王之後,就死了。
這是在幹什麼,這是想幹什麼,他突然想到了幾個人,自己的那幾個兄弟。
死在了黃初四年的,讚哀王曹協,清河悼王曹貢,廣平哀王曹儼還有那個差點就成為了曹魏皇帝的,死在了額黃初六年的東武陽懷王曹鑒。
這些,都是怎麼死得,他曹叡比誰都清楚,或許在黃初四年的時候,自己也該死了,或許在黃初六年的時候,自己也該死了,是某個對不起自己母親的女人,為了讓她自己心安,為了讓在父王覺得她是個什麼好東西,才將自己保了下來。
終於在十二月曹叡大封群臣,晉升太尉鍾繇為太傅,征東大將軍曹休為大司馬,中軍大將軍曹真為大將軍,司徒大人華歆為太尉,司空王朗為司徒,鎮軍大將軍陳群為司空,撫軍大將軍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
這些人要麼是支持自己的,要麼是必須支持自己的,給了他們好處,順帶拉了一把曹真,也算是能夠讓他對這些人有了一個交代了。
曹叡本來是想要在自己更改了年號之後,正式冊封他們這些的,但是看這個樣子,他們似乎,不是很同意這種做法的。
但是哪怕是如此,他似乎還是得不到承認。
江東事情好不容易結束了,司馬懿震懾住了江東,諸葛孔明正是在漢中屯駐兵馬,這一下子讓中原都變得有些難看了起來,為了不再西邊出現什麼問題。
曹叡隻能讓曹真回到雍涼去解決涼州的問題,然後同時防範漢中的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