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江東和漢中的事情,也算是讓曹叡明白了一件事情,當初自己的父親讓這群大將常年領兵在外,並非是任用自家親將,使用親信之人,而是因為不得不如此。
此時他想要人盡其用,結果就讓司馬仲達開始了尾大不掉之勢力,對於這件事情,曹叡不後悔是假的,哪怕司馬懿這廝在自己登上皇位的這件事情上,他是出力極大,曹叡仍然很後悔。
所以他在荊州再一次平定了之後,選擇了將司馬懿收回朝堂,雖然沒有去掉他的兵權,但是他在籌謀,如何能夠換掉荊州大都督。
但是,在這個關鍵的似乎,蜀漢大軍還沒有從漢中動靜兒,但是,孟達反了!
孟達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這不是什麼秘密了。
孟達原來就是劉璋的部將,因為自己的好友法正,所以投降了劉玄德,但是當法正死了之後,孟達選擇了投降曹氏,這種事情並非不能夠理解。
這就是單純的靠山倒了而已,孟達也可以解釋成,他不想送死!
而現在,他在曹氏的靠山也倒了!
孟達在曹氏之中,靠山有三個,恒階,夏侯尚,曹丕,如今他們三個都不再了,占據正新城這麼偌大的地方,孟達不想成為犧牲品,這也是情有可原的,隻不過曹叡沒有想到,這廝會是這麼快。
孟達投降曹魏後,在曹丕時受到重用,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曹丕還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為新城,以其為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孟達且與桓階和夏侯尚親善,所以在曹氏,他做的是相當的好。
(在這一點上門,作為為孟達個委屈,他的確不是什麼好人,但是他反叛劉備,反叛曹氏,這個東西,他沒有辦法啊。
孟達和法正交厚,白了就是孟達的靠山是法正,這一點沒有人有意見吧。
但是法正是什麼人?當時法正在外掌握著益州首府蜀郡的行政大權,在內仍然經常為劉備出謀劃策,是劉備的主要謀士。法正性格恩怨分明、睚眥必報,掌握大權後,曾經對他有過恩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顧,他有過矛盾的人都加以報複,擅殺毀傷己者數人。
甚至都有人實在是受不了了,向諸葛亮告發法孝直,希望他能夠稟報劉備,不要讓法正作威作福。而諸葛亮深知法正是深得寵信的肱股之臣,勞苦功高,因此不加過問!
《三國誌》: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複,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初,孫權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侍婢百餘人,皆親執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凜凜;亮又知先主雅愛信正,故言如此。
這種人得罪了多少人,可想而知,當法孝直死了之後,並不得劉玄德喜歡的孟達會是什麼後果,這也不需要多,所以孟達當時不投降反叛,那就是赤裸裸的找死了。
然後再他投降了曹丕,頭像曹丕,這也沒有辦法。
《魏略》記載:文帝時初即王位,既宿知有達,聞其來,甚悅,令貴臣有識察者往觀之,還曰“將帥之才也”,或曰“卿相之器也”,王益欽達。
逆與達書曰:“近日有命,未足達旨,何者?昔伊摯背商而歸周,百裏去虞而入秦,樂毅感鴟夷以蟬蛻,王遵識逆順以去就,皆審興廢之符效,知成敗之必然,故丹青畫其形容,良史載其功勳。
聞卿姿度純茂,器量優絕,當騁能明時,收名傳記。今者翻然濯鱗清流,甚相嘉樂,虛心西望,依依若舊,下筆屬辭,歡心從之。昔虞卿入趙,再見取相,陳平就漢,一覲參乘,孤今於卿,情過於往,故致所禦馬物以昭忠愛。”
文帝又曰:“今者海內清定,萬裏一統,三垂無邊塵之警,中夏無狗吠之虞,以是弛罔闊禁,與世無疑,保官空虛,初無質任。卿來相就,當明孤意,慎勿令家人繽紛道路,以親駭疏也。
若卿欲來相見,且當先安部曲,有所保固,然後徐徐輕騎來東。”達既至譙,進見閑雅,才辯過人,眾莫不屬目。
又王近出,乘輦,執達手,撫其背戲之曰:“卿得無為劉備刺客邪?”遂與同載。又加拜散騎常侍,領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時眾臣或以為待之太猥,又不宜委以方任。王聞之曰:“吾保其無他,亦譬以蒿箭射蒿中耳。”
第一為了拉攏孟達,整個西南之事,他全都交了出去,也就是,孟達的上庸三郡直接合並成為了新城,而這新城都督,總管內外諸多大事情的就是他孟達。
而且孟達也沒有讓曹丕失望,這七年的時間,孫劉雙方就真的對這個家夥沒有意見,隻不過大家誰都打不進去罷了。
再恒階和夏侯尚,一個荊州牧,主掌荊州軍事,白了就就是孟達的盟友,和他孟達守望相助的存在。
第二個朋友,也就是靠山恒階,曹丕的鐵杆心腹,這自然不用多,這麼多年為了曹丕也算是出生入死的。
曹操沒有確立世子的時候,他上書建議立曹丕為世子。他認為曹丕年長,品德優秀應該立為世子。
丁儀的父親與曹操是摯友,他受到重用。曹操曾經想將女兒,許配給丁儀為妻。因為曹丕的反對而作罷,丁儀心生怨恨。他陷害支持曹丕的毛玠入獄,險些被殺。毛玠在他的幫助下,死裏逃生。
當黃初初年的時候,曹魏正式代漢曹丕登基。曹丕升任他為尚書令,高鄉亭侯。他成為總攬政令的最高官員,成為實際的丞相。
不過這個家夥命不好,第二年重病,然後不就就去世了。
而恒階死去之後,孟達還有和他唇齒相依的夏侯尚,結果夏侯尚黃初七年也死了,孟達就隻能依靠那位皇帝大人曹丕了,但是誰知道,曹丕在黃初七年五月也死了。
地良心的,這個時候的荊州是歸在了撫軍大將軍司馬懿的手中,他孟達不反,等著司馬懿將他收了麼,還是指望曹叡和他一樣?)
孟達在太和元年的十二月,終於造反了,而司馬懿也得意了。
新城太守孟達叛亂,曹叡隻能再次詔令驃騎將軍司馬懿出征荊州,討伐孟達。
而此時的孟達,尚且不知道自己要麵臨著什麼。
他隻知道自己已經去信成都,請求歸降,他會在這裏等著他們的到來,他會在這裏,帶著新城,或者帶著上庸三郡,再次回到蜀漢的懷抱之中,而諸葛孔明,也答應了他!
但是這個時候,他發誓他絕對沒有反叛,他也絕對沒有任何的想要反叛的意思,因為蜀漢大軍還沒有來到,因為曹氏的大軍就在不遠處的荊州之處,漢中還沒有動靜兒,可是他們是怎麼知道的。
此時魏興郡的太守府,曾經上庸之地的豪傑之一,上庸第一家族申家的家主,魏興太守申儀正在喝著香醇的美酒。
而他的麵前,就是他這次想要款待的客人,也是給他帶來這麼一份兒驚喜的人,他的好朋友,蒯蒙!
“蒯蒙公子啊,沒想到您還真是對他孟達念念不忘,這麼多年了,某家要多謝您了,讓某家除了孟達這禍患,當然,也恭喜蒯公子,能夠報的這大仇。”
沒錯,申儀的禍患就是孟達這廝,而孟達之所以現在什麼都沒有處理好,就被曹氏給發現了,就是因為魏興太守申儀給他舉報了,而魏興太守之所以能夠舉報他,就是因為蒯蒙將孟達的所有事情都給他漏出來了。
孟達的投降書信,孟達的各種準備,等等等等。
有了這些東西,再加上申儀在上庸本來就算是根深蒂固,好生算計之下,真讓他找到了不少鐵證,然後直接兩封信帛,一封給了朝廷,一封給了司馬仲達。
得到了曹叡的命令之後,司馬懿寫信安撫孟達,暗中遣軍進討。
不過孟達畢竟還是孟達,看到司馬懿這個架勢,他也知道,這不是來這裏看他的,這就是來這裏找事兒的。
不過孟達認為司馬氏率軍來討,至少需要三十日方能抵達,所以他並不算多麼的緊張,反而是開始準備起來,同時不斷的催促著漢中的諸葛孔明等人,讓他們快點派來援兵!
不過孟達或許自己都沒有想到,司馬懿就這麼在八日內,行軍一千二百裏趕來新城,當司馬懿的大軍出現在孟達麵前時,這完全打亂了孟達的部署。
在孟達的拚死防守之下,司馬懿率領大軍包圍上庸十六,最後城中實在是有些堅持不住了,孟達的外甥鄧賢、部將李輔開城投降,司馬懿因而破城斬殺孟達,傳首京師。
(《魏略》:(孟)達既為文帝所寵,又與桓階、夏侯尚親善,及文帝崩,時桓、尚皆卒,達自以羈旅久在疆埸,心不自安。諸葛亮聞之,陰欲誘達,數書招之,達與相報答。魏興太守申儀與達有隙,密表達與蜀潛通,帝未之信也。司馬宣王遣參軍梁幾察之,又勸其入朝。達驚懼,遂反。
《晉書》: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吳蜀各遣其將向西城安橋、木闌塞以救達,帝分諸將距之。
初,達與亮書曰:“宛去洛八百裏,去吾一千二百裏,聞吾舉事,當表上子,比相反複,一月間也,則吾城已固,諸軍足辦。則吾所在深險,司馬公必不自來;諸將來,吾無患矣。”
及兵到,達又告亮曰:“吾舉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麵阻水,達於城外為木柵以自固。帝渡水,破其柵,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達甥鄧賢、將李輔等開門出降。斬達,傳首京師。俘獲萬餘人,振旅還於宛。
順帶一句,徐晃是死在了太和元年,也就是孟達造反之前,和孟達屁關係都沒有!)
司馬懿不負眾望,總共一個月的時間,新城之亂也就徹底的平定了下來,而在魏興的蒯蒙看到這一幕之後,也是頗為緊張,他已經用最厲害的手段去猜測司馬懿了,但是他還是覺得最終低估了他。
這種速度,比之當年的疾風將軍夏侯妙才那也是不遑多讓的。
而洛陽的朝廷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也是終於可以放下心來了,同時曹叡也開始了他繼續的布局。
朝廷劃出原屬新城的上庸、武陵、巫縣,新設上庸郡,錫縣改設為錫郡。,然後各自分派郡守,同時司馬懿也開始布局上庸之地了,而這個時候一直沒有動靜的蜀漢終於出現了。
出汗建興六年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穀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等到趙雲和鄧芝終於將曹真等人給拖住的時候,自己率大軍攻祁山。隴右的南安、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關中震響。
這一戰,直接打開了雍州的大門,而且南安,水,安定三郡一反,便是他曹子丹想要回軍,也回不來了,現在是曹子丹的大軍被諸葛孔明和趙子龍給夾在了中間。
這一場大戰震驚了中原,震驚了下。
不過也吸引出來了另一位英雄人物,雛虎薑維,終於登場了。
薑維幼年喪父,與寡母一起生活,同時他還喜好鄭玄的經學。
或許是因為學識的問題,他出仕的時候,是任本郡上計掾,州裏征召他為州從事。
薑維的父親薑冏曾是水郡功曹,時逢羌、戎叛亂,薑冏挺身護衛郡守,死在戰場,故此薑維受賜官為中郎,水郡參軍。
建興六年,蜀漢丞相諸葛亮軍出祁山,當時薑維和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水太守馬遵在各地巡查,馬遵得知蜀漢大軍到來,各縣都響應蜀軍,懷疑薑維等人異心,於是扔下薑維等人,連夜隨郭淮逃往上邽。
薑維等人當初是真的不想要投降,甚至還一路追擊而去,隻可惜追之不及,回城時城門已閉,於是率領所部前往冀縣。
而冀縣也不放薑維入城,實話,同樣也很懷疑這個家夥。薑維不得已,投降諸葛亮。
當時薑維當初的確是給諸葛亮造成了不的麻煩,或者,諸葛亮能夠得到那隴右的南安、水和安定三郡十分的容易,但是得到薑維的效忠還是真的分外困難的。
當初這位蜀漢的丞相大人,諸葛亮北伐中原,用詐城之計,攻奪隴右之地的水郡,而在韓龍等人的配合之下,詐開城門並不算難,直接打開了隴右之地的大門。
水郡守馬遵看著來勢洶洶的諸葛孔明,然後再看看已經中計被調走的曹子丹,最後看到了已經收拾好了行囊,二話不就要逃跑的雍涼名將郭淮,他直接下定了決心,兄弟們,跑啊!
他之前已經派出很多人前去巡視四方了,結果去巡視的人就是第一批投降的人,這事兒上哪兒理去。
(主記梁虔最後是蜀漢大長秋,他的兄弟功曹梁緒官至大鴻臚,主簿尹賞最後是執金吾,這話的還真沒毛病。)
馬遵眼睜睜的看著蜀漢大軍在那幾個巡視之人的配合下,快速的準備了起來,畢竟當初駐防的是名將郭淮。
從建安二十年七月,郭淮便是作為夏侯淵的部署司馬跟隨征西將軍夏侯淵駐防漢中,抵抗劉玄德。
三年之後,法孝直和黃漢升斬殺了夏侯妙才之後,司馬郭淮和督軍杜襲收斂散卒,號令諸軍:“張將軍是國家的名將,深為劉備所忌憚;如今軍情緊迫,隻有在張將軍的指揮下,才能轉危為安。”於是推舉張郃繼夏侯淵為魏軍主帥。張郃出任,諸將皆受張郃指揮,軍心乃定。
延康元年,曹丕即魏王位,賜郭淮關內侯,轉為鎮西長史。又行征羌護軍,護左將軍張郃、冠軍將軍楊秋討山賊鄭甘、盧水叛胡等,皆平之。
最後還在曹丕的宴席上大肆的誇獎了一番,表現了一番,最後成為了現在的雍州刺史,封射陽亭侯!
後郭淮平定安定羌大帥辟蹄的反叛,威鎮邊疆。每當羌、胡有人來降,郭淮總是讓人詢問他們親戚的情況,比如男女多少、年歲長幼等。等見到他們,已略知他們的心意,關懷備至,因此被胡人稱作神明。
這麼一個名將都已經跑了,馬遵覺得,自己就算是不跑,也不太對了。
不過在他馬遵都已經做好了逃跑的準備的時候,諸葛亮卻是轉道去打南安了,這一下子讓馬遵有些懵了。
就在他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想的時候,一個不該出現的家夥出現了,那個和那些投降的家夥一起外出巡查的薑維居然回禮了,還告訴他諸葛亮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