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張弛有度(1 / 2)

剛剛入營的孩子們如同新兵或者軍訓時的新生一樣接受以隊列為核心、兼有零星跑跳投等體能訓練的“基礎訓練”。

其實按照楊的原意並不想這樣,楊覺得真正戰爭年代的新兵大致不會搞這套。然而當楊準備在孩子們麵前露兩手,鞏固一下自己威信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的射術能力還比不上那些從幾萬人中挑選出來的“射手排”的孩子們,因此不得不讓這些孩子們先通過內務和隊列等紀律養成訓練消磨一下時光,自己趁此機會楊也抽出不少時間用於鞏固自己的槍法。

楊也發現:世上沒有多少技能是可以在短時間內“速成”的,哪怕比搏擊技藝更容易速成的射術也不行。用這種黑火藥槍哪怕打二百米遠的胸環靶想要高命中率,不是光用子彈喂就可以。

可是楊發現:在有比一般士兵更多的條件進行實射喂子彈的情況下,步槍移動靶或固定距離上的騎兵靶,自己還是容易比這個時代的普通人脫穎而出的,尤其是利用軌道壕溝、牽引繩、型蒸汽機拖動的勻速遠距離騎兵靶。

原因也很簡單:身為一個穿越者,對“數”的概念然就要強於沒有任何文化的人,對提前量的領悟力、速度的領悟力、彈道性能的領悟力及認知就要超過絕大多數人了。而且身為可以有不少輔助人員的頭領,自己可以讓別人負責保養槍械、填裝子彈,甚至直接用擅長旗語信號的人來報靶,讓自己時刻能明白誤差多少。

這樣一來,每三個時內隨時能夠體會自己精度偏差的上千發實射、三五用廢一支黑火藥槍的情況下僅僅十五一萬五千次左右的實射,楊就已經能夠保證自己在打騎兵靶技術方麵壓倒那些還沒有鞏固的文化訓練的孩子們了,哪怕是當中大浪淘沙選出來的才新兵。

此外:楊還發現雖然不論是投遠還是投準,自己在五十米或者一百米內的弩術測距、榴彈類武器賦方麵都無法和大浪淘沙後的頂尖孩子們相比,可是從一裏遠到五六裏遠左右的炮術測距,自己似乎就能夠通過砸訓練資源及利用自己的文化功底擁有才們短時間也難以追趕的能力了。毫無疑問:在這個時代的軍事體係中,炮術勘察測距能力如何是最可以通過一個人來影響整個戰術基層單位戰鬥力的項目。楊在這方麵也很花費了不少心思,不但有密衛中擅長這方麵的人指導,還可以通過兩組旗手、兩組觀察手進行方便快捷的報告自己的測距估計,乃至最快的得到誤差反饋。

這樣一來,自己在百米以外的測距本領方麵最終就在並不算長的時間內鞏固到了可以算是優秀老兵的水平了。當然,代價是:數以萬斤計的黑火藥、大量輔助訓練施工的工程人員。很顯然:按自己這套方法訓練炮兵觀察員是相當花費成本的。

有了至少兩技傍身,足可以“人前顯勝”,楊也就故意讓孩子們組織兩次這些項目上的測試,並親自大顯身手。其實楊很反感這種“將領軍官需要比士兵強”才能有威信的風氣,可在這個時代巨大的文化慣性下也不得不如此。不然一群老實孩子麵前也沒把握讓他們真正的將一名同齡人當作值得敬重的尊長。

春節來臨的時候,楊最終還是一定程度上尊重孩子們的願望,而不是以種種借口抹殺掉春節。畢竟少年軍校之類的學兵也不應該是真正意義上戰爭狀態下的軍營。如果長時間處於過於有壓迫而緊張的生活,五到七年之後不定就有疲乏厭倦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