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君如青山,永不相負(完)(1 / 2)

君如青山,永不相負。

趕著最後一抹夕陽,秦昭世回了秦世子府。

年少相識的兩人,自洛國薊城一別,二人便再未見過麵,亦未有過書信,隻從旁人的支言片語中,從中揣摩出對方的真實境況。

雖是一見如故,卻因二人身份之故,不能時時時與其近之,故而連書信也未曾通過。

此番二人再會,亦是重逢之喜。

秦昭世自懷裏掏出一物,那是偶然間所得,因此物方能及時等到洛惜賢,亦才能提早做好準備,見一回那不打不相識的知交好友。

如今,二人既是定下了盟約,從前的顧忌自是無須再理會。這首要一事,便是雙方需時時通上一回書信,免得二人皆是忘了對方,這可如何是好?

當然了,這麼多年都未曾忘卻的雙方,又豈是輕易能放下的,不過是二人談盟約時,年輕人撇不開麵上的為難罷了。

伏在幾案上,刻了一卷又一卷。

又扔掉了一卷,秦昭世不甚滿意的書信,第一回給洛惜賢傳信,卻不知應該如何做,倒不是不知如何寫書信,而對於應當言之何物,無從下手。

好在,幸而當此之際,化作殷勤的秦嬰傳來極好的消息,六國分秦的大計,因秦國的分化之計,見下變得四分五裂,合盟不再。

欲與其共同分享這一好事,然又不好得太過明顯,萬一送信的鴿子,途中發生了何事,遭他人攔截住了,消息走漏,於此時的秦、洛兩國無益也。

故而刻上:五行、流沙四字。落款則是以望月樓等多處的記號,以古籀文屬之。

將書信綁在一隻肥胖的信鴿身上,將其往上空一拋。初時顫顫巍巍的信鴿,待適合了那份平衡後,便躍上樹梢,消失在黑暗之中。

另一頭的洛惜賢因緣際會下,收到了書信,以及一頓美味的烤鴿子。由於十分味美的鴿肉的緣故,心情亦是好上了不少。

對於盟約,心中本就樂意的洛惜賢,見下更是自在不少,秦昭世的書信,並未如同那等隻談風月之人,來信便是一通深情款款。

事已定下,二人皆非那等出爾反爾之人,自當好生維係這份來之不易的重逢,以及將來可能出現的相知。

既是如此,自當回報也。

然信鴿早已祭了五髒輪回,手中又無多餘可用的信鴿,隻得按捺下回信的想法,洛惜賢決定先將事做了,再去信亦是不遲也。

遠在櫟陽的秦昭世左等右等,信鴿像是一位失約的佳人,久候不至。

乃至於見著歸秦的秦嬰,秦昭世談及正事之時,心裏仍惦記著這一隻肥胖的鴿子,甚至希望從秦文謹、秦嬰口中得知信鴿的下落。

二人不知道信鴿何用,且聊著家國大事,一隻信鴿的下落,自不在他們的關心當中,遂將其揭了過去,徒留秦昭世一人獨自惦念。

月餘過去,仍不得回信。

秦昭世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對方無意與他多言,然二人定下白首盟約,將來互看對方不順,可如何是好?

瞧他君父與娘親,羨煞旁人,落在自己的身上,秦昭世亦是希望能遇得一位,能攜手並進之人,即便在這亂世之中,亦可做一對有情人。

可若是對方隻收了去信,卻不願予他回信,又當如何是好啊?咦?秦昭世憶起先秦王有一回開罪了先秦王後,癡纏了數日,方得了先秦王後的原諒。何不效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