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馬強的路上思考(四)(1 / 2)

黨錮之禍就此開始了,張儉幾個能跑,在洛陽的李膺等人可是跑不了,三木之下,何求不得,互相誣告下,被認定為黨人的名單越來越長,甚至連宦官的子弟也被告為黨人了。

等到劉誌發現報上來的黨人名單越來越多,背後代表的勢力越來越複雜的時候,他也開始擔心朝中勢力的不平衡,正好外戚竇武上書求情,便下令李膺黨人共二百餘人遣回鄉裏,並將姓名編寫成冊,分送太尉、司徒、司空三府,永不錄用,隨後大赦下,改年號表示此事到此為止。

這就是第一次黨錮之禍,劉誌成功打擊了士族,朝堂上的官員對他再無敢反對的,就當他準備一邊努力生兒子,一邊啟用親近自己的人時,東漢皇帝的壽命詛咒再一次爆發了,劉誌以三十六歲的高壽病逝於宮中。

按照當年光武帝設計的流程,這個時候就是外戚上台,竇武可是三君之一啊,這下好了,喜迎新時代啊,士族上下那叫一個吹鑼打鼓,竇武是自己人啊,那宦官還不得完蛋了!

後世的人如果讀史書讀到這裏就會發現這一幕和後來的一幕是那麼的相似,所以曆史真的是一部連續劇,還老愛重拍。

竇武等人經過嚴謹的考察後,選擇了劉宏。

這個考察標準肯定是看誰能把東漢折騰死吧....

劉宏這個時候十一歲,放在後世也就是學五六年級的水平,連毛都還沒長齊呢,這權力自然拿不到手。

竇武升為大將軍,陳蕃為太傅,胡廣為司徒,三人同領尚書台,而原來被認定為黨人的李膺、杜密、尹勳、劉瑜等人再度全部召入朝中,共商國是。

這同領尚書台的三人中,陳蕃,胡廣都年過八十了,自然是以竇武為主。

是不是一副下中興有望的感覺?但劉宏在皇宮裏卻是看著這群人瑟瑟發抖。

為什麼?因為一百多年前,有一個外戚兼大司馬領尚書事的男子也是被滿朝認為是救世之望,對了,那個人名字叫王莽。

竇武此時感覺好極了,現在上上下下都是自己人,之前的黨錮讓無數官位被宦官一係把持,那麼現在就該是算賬的時候了。

但宦官畢竟是皇家的仆人,竇武覺得自己需要得到皇室的支持,劉宏那個屁孩自然不用管,但竇太後這個自己的妹妹還是需要服的。

竇武便跑到皇宮內對竇太後表示他翻閱史書,發現黃門、常侍隻是負責看門管賬的,現在卻掌握了下大權,這是不合理的,希望將所有的宦官都誅殺掉,以便肅清朝廷。

竇太後一聽自己這個老爸的想法,極為吃驚,表示自有漢以來,世代都有宦官,把有罪的殺了就可以了,咋能全殺呢?都殺了以後我用誰呢?

這個竇太後倒是真的不傻,很清楚宦官實際上是皇權的衍生物,殺光宦官就是砍掉了皇權的一隻手,那麼做為此時皇權代表的她不遲早得完蛋了。

竇武很堅決的表示必須誅殺宦官,否則下不服,竇太後想了想決定推出中常侍管霸和蘇康幾個替死鬼,竇武看著這才幾個人啊,不夠分官位....不是,不夠平民憤啊,得再想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