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九章 各懷心思(下)(1 / 2)

桓階搖頭道“下之事,不以大義為本,無有不敗者!

故而昔日齊桓率諸候以尊周,晉文逐叔帶以納王。

今日看馬子玉所作所為,可見他深知此理,馬子玉起義兵伐董卓,救子於亂軍,奉朝廷於河北,使下大義盡在其手。

而且馬子玉以大將軍之尊,輔佐朝政,南征北戰,討伐不臣,功蓋當世。

如今世人都希望他早日平息戰火,而曹孟德、劉景升之輩卻要逆而行,言為子,實為私利,此乃取禍之道也!

明府應明此理,不可與之同也!”

張羨歎道“那我們現在該怎麼辦呢?劉表那邊催促的又急,如果我不答應,黃祖必然來攻!他們早就看我長沙不順眼了!”

“何止長沙,劉景升隻身入荊,全靠了南陽士族才得以在荊州立足。

那些人對我荊南,一直虎視眈眈,想把手伸進來,此次要求如此多的兵馬糧草,恐怕也是那些人暗中使壞所致!”

聽了桓階的話,張羨頓時感覺有些尷尬了。

因為他也是南陽士族的一員,否則也輪不到他來坐長沙郡守的位置。

不過現在他已經是長沙郡守了,自然是要以長沙為重。

桓階繼續道“明府無需擔心,曹操等人,看似勢大,其實各懷鬼胎,根本不能成大事,否則昔日董卓哪裏會要王司徒用計殺之?

而且馬子玉自平原起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如今更有烏桓、匈奴為其爪牙,旗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就連呂布戰敗,想的也是把妻女托付給他,正是因為就連呂布都明白,日後下,必是馬子玉所平也!

明府何不合長沙及旁三郡之力,以抗劉表,保住三江之地,如此一來,等馬子玉大軍南下,吾等裏應外合,朝廷恢複荊州不過旬日之間。

到那時,明府手握大功,即使不能拜三公,也可為九卿了!韓馥、劉虞皆是先例!”

“此言大善!”

張羨聽了不由拍案笑了起來。

能再上一步,走到三公九卿的職位,讓張氏再往上一步,可是他的夢想。

這就是馬子玉奉子的好處了,都不用他招呼,各地就會有自來水來幫他。

曆史上的曹操也是如此,掃平河北後,一份詔書,馬騰入朝,大軍南下,荊州降服,東吳上下更是喊降聲一片。

因為這些人降的不是曹操,是朝廷,是大漢,是大義,因此都覺得理所當然。

魯肅就對孫權過一句實話,大家都可以投降曹操,因為投降了一樣有官做,但你孫權不行。

劉表怎麼都想不到,自己答應聯盟,居然會把自己一半的地盤給答應的準備造反了。

荊南四郡本就對劉表不服氣,在張羨的鼓動下,很快互相聯結,準備等劉表到沛縣結盟後,就起兵叛亂。

不對,這可不叫叛亂,劉表才是叛亂朝廷的逆賊,大家可都是為了平亂!

不能瞎。

可以,隨著曹操的結盟信函傳遞四方,各地的諸侯、郡守、能人異士,紛紛開始行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