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除了襄陽之後的第二堅城就是江陵,那也是後來關羽北伐的根據地,哪裏的地勢也不錯,而且一旦兵敗就可以退入益州,但問題也就在益州。
司馬徽和龐德公數次和益州的名士書信交流,希望荊益這兩大劉氏諸侯可以聯合,但劉璋對聯合荊州一點興趣都沒有,相反,劉璋還很害怕劉表會吞並益州,畢竟之前劉表就幹過這事。
因此一旦把決戰之地放在江陵,別得到益州的援助,不被益州從後背捅一刀就不錯了。
相反,夏口這裏靠近揚州,又處於江陵下遊,一旦襄陽守不住,就可以快速把江陵的物資兵馬都運到這裏據守,然後等待孫策的援軍進行決戰。
司馬徽以杖為筆,以土為紙,將為何覺得夏口是決戰之地的原因分析給諸葛瑾二人聽,二人聽後也大覺有理。
“北軍一旦攻下襄陽,必取江陵,荊州兵馬便可退到此處,等揚州兵至,便可在此處決戰。
益州劉季玉雖然懦弱,但應也知唇亡齒寒之理,如其出兵則可威脅江陵側翼,即使不出兵,北兵也要留下一軍在江陵。
此乃擊敗馬子玉唯一的機會,為成此計,需你二人相助!”
魯肅和諸葛瑾對視一眼,不知要他們做什麼。
“江陵乃我荊州重地,兵馬錢糧堆積如山,如今為劉荊州之侄劉虎據守。
此子勇力有餘而智謀不足,子瑜,我想你去江陵輔助他,一旦襄陽城破,立刻出兵到夏口迎接使君,並將江陵的錢糧全部運到此處。”
諸葛瑾有些猶豫的道“隻怕劉虎不聽。”
司馬徽笑道“無妨,隻要讓劉虎知你才學,必會對你言聽計從。
宜城馬氏和五溪蠻多有交情,你可和劉虎進言可五溪蠻來降,屆時有馬氏相助,必可成功,你便可以此立你第一功。”
諸葛瑾見司馬徽都考慮到這個地步了,隻能拱手稱諾。
司馬徽再看向魯肅道“周瑜乃孫策軍師,孫策對其言聽計從,我知子敬和周瑜乃僑季之交,如子敬能去江東獻計,動孫策按時出兵,此策就有兩分勝算!”
魯肅微微皺眉,他的確和周瑜有交情,甚至周瑜還寫了好幾次信邀請魯肅出山輔佐孫策。
但因為孫策殺陸康等名士的原因,魯肅都沒有答應,還故意到廬江定居,時常為陸康掃墓,以此表達對孫策的不滿。
曆史上,魯肅因為對孫策的不滿,雖然和孫策座談並提出與曹操、劉表三分下的建議,但並未居於孫策之下,甚至動過投奔隻占據一縣之地的鄭寶的念頭,後來還是孫策被殺後,周瑜再次相勸,才正式投奔到孫權麾下。
因此,司馬徽希望魯肅去孫策那,魯肅是不願意的。
魯肅拒絕道“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
公瑾雖為我好友,但孫策並非我主。
還請先生另請高明吧。”
司馬徽沒想到魯肅對孫策如此厭惡,不由有些為難起來。
荊揚名士不少,但適合做這個事情的人卻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