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謝相(1 / 2)

這個結果也好預料,當今聖上勤政賢明,北境增兵這樣大的事,自然不可能自己拍腦門定論,一定會在朝會上與群臣仔細討論。

既然要仔細討論,就還有爭取的餘地。安國公就如之前計劃的一樣,努力聯絡朝臣,希望能多得到些支持。

兵部的蔣主事果然踐行了諾言,對於北境增兵一事盡心盡力。雖然身在兵部的蔣主事很了解兵部的幾位主官,但他依舊花了不少功夫來服周尚書。

幸好結果如之前所料,兵部周尚書在關於北境的諸項事宜中立場明確,公開支持安國公的主張。

周尚書立場明確,李相那邊自然不用旁人出麵,他這個學生親自出馬去服恩師,當然比誰都管用。

但僅有李相同意北境增兵顯然是不夠的。正如之前所預料的一般,首輔林宰相和戶部態度強硬的反對增兵,戶部孫尚書甚至在朝堂上,當著皇上的麵跳著腳和兵部周尚書吵了一架。

“增兵容易,錢從哪來?”孫尚書腰杆挺得直直的,底氣十足:“這兩年邊關安穩,但你兵部開支卻年年加,我倒是要問問,不打仗,你的錢花到哪去了?兵部開支已經連續三年超過工部,不如把庫部主事叫來問問,兵部今年的預算夠不夠修北境十三州的城防?每年開年報預算,兵部的軍需我都批得及時,從不拖耗,你還想怎樣?”

“兵部撥款去了哪裏,旁人不清楚,你這個戶部尚書不清楚不是笑話嗎?”周尚書不甘示弱,嗓門比孫尚書還要大:“年初送去戶部核算的預算單都有明細,寫得清清楚楚!北境一直不太平,大前年冬戰事才休,朔北將軍穆承德辛辛苦苦將淪陷戎狄的一州三縣奪了回來,朔州淪陷在戎狄手中整整十五年了,一場大戰下來,朔州城防幾乎破壞殆盡,所有的工事都得新修,防線要重新布,穆將軍上疏給聖上,要在朔州新建兩個斥候營,這是聖上允準的,培養斥候多花錢你不知道嗎?不打仗就不用花錢了嗎?那不守北境不是更省錢?”

“修朔州一州的城防和修北境十三州的城防能一樣嗎?”孫尚書火氣上頭,臉漲得通紅:“增兵的花費和培養斥候的花費能一樣嗎?你們的折子提出增兵五萬,五萬啊!!若真招五萬新兵,營房、軍餉、軍需、武器、訓練,哪一項不是大筆支出?而且增兵是一年的事嗎?這是要求戶部以後年年額外承擔五萬軍隊的消耗啊!你上個折子容易,怎麼不想想戶部的難處!每年上繳的庫銀就這麼多,你讓我上哪去給你騰挪五萬人的軍需糧草!”

“有沒有銀子,上哪騰挪銀子,那是你戶部尚書的事!但北境形勢,你戶部尚書了可不算,守北境的穆氏一族了才作準!”周尚書冷笑一聲:“我隻知道,北境十三州的城防要修,兵也得增。穆經略的奏疏裏得清楚,戎狄這些年兵強馬壯,幾個部落隱隱有聯合之勢,必須防著他們大舉來犯。”